有人比喻人生好像探險,因為不知道前路如何,要往那裏去,在突發的事上該怎樣作出選擇。大衞‧李文斯頓 (David Livingstone 1813-1873),被稱呼為「非洲之父」,是前往非洲的著名的醫生探險家。中國戴德生印度威廉克理非洲李文斯頓李文斯頓前往探險不是為了追求名譽地位,而是為了將福音帶給非洲內陸遍遠的土著。通過李文斯頓非洲探險,我們能學習一個敬畏神的人,他的人生如何被神所引領去到更高更美之地。

             (1813-1873)

 

第一部份:非洲之父的預備

 

李文斯頓生於1813年蘇格蘭,父母是虔誠的基督徒,家中掛著:『寧願誠實而窮,不願虛謊而富』。因為家貧,李文斯頓要在日間到棉紗廠打工,下班後才能夠到夜校上課。他把握每個時間去讀書,把薪金給家庭後,省下來買書學習。李文斯頓在9歲時就能背出整篇詩篇119篇,且在整篇的176節中僅背錯5個字,獲得日學老師所贈送的新約聖經為獎勵。雖然他中學畢業時已經二十三歲,比一般人晚了四、五年。在人看來是不幸,但貧窮卻塑造他的人生:「第一是勤勞的美德,除了必要的休息外,不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第二是節儉的生活,對物質需用的節制,以最少的需求去面對每天該盡的責任;第三是讀書的習慣,使他一生在不斷的學習中進步;第四是敬畏上帝,敬畏上帝是上帝塑造人性格的鋼骨。」這些都預備了李文斯頓將來在非洲過極其艱苦的宣教生活,也能深切同情和關懷受苦的人。

 

李文斯頓的主日學老師湯瑪斯,是第二個屬靈上最深刻影響他的人。老師說:「如果你的信仰只是為了追求突發式的感動或神蹟,試探與引誘將遲早會追上你。反之,如果你把每天該盡的職責,都交託在神的手中,並且學習在這些事情上與神同行,你的信仰會更扎根於真實生命中。成為一個基督徒是成為一個踏實的人,每天安靜、確實的去做他該做的事情。」

 

李文斯頓考進了格拉斯哥大學的醫學院,準備成為一位醫生宣教士,因為認為醫術對宣教工作大為有利。在大學日子裏,他在學校半工讀,在神奇妙的安排,使他學習測量天文、方位、高程、緯度的技術,有助往後在非洲的探險在學術上的詳細記錄。此外,李文斯頓接受宣教訓練,各科的成績很好,惟獨在講道學這一科的成績非常差。有一次他在台上講道時,緊張得腦袋一片空白,說話也還未講完就從台上跳下來,拔腿逃跑。有人也向牧師投訴李文斯頓講道,充滿蘇格蘭口音,如果下次再係佢講道,他就不來。後來,李文斯頓也在前往宣教之地的船程裏,雖盡心預備講道,台下的反應卻是木納,有人說乾脆吹首蘇格蘭風笛歌吧!然而負責評核的牧師認為李文斯頓雖然可能永遠不是一個會講道的人,但是他為人樸實,在柔和中帶著堅強,這種人將不會被海外的困難所動搖。。

 

本來李文斯頓計劃前來中國宣教,然而在1839年,中英爆發了鴉片戰爭,往中國宣教的大門關上了。神卻為他打開向非洲宣教之路。在倫敦街頭聽見南非宣教士墨菲特,「反販賣奴隸」的演講,在非洲的內陸仍然有千千萬萬的人未聽過福音。1840年,二十七歲的李文斯頓認痛告別家鄉,登上遠洋船向著非洲進發。

 

第二部份:第一次非洲宣教探險—愛的標誌

 

李文斯頓第一次非洲宣教探險(1841-1856)。這次探險是從已知之地南非北上,深入非洲中部內陸,再尋找道路通往西非海岸,然後折返前往東非海岸。從中心點到西非岸約2000公里;又從中心點到東非岸為1400公里。他聘請了一些基督徒土著作嚮導,並組成了探險的隊伍。李文斯頓在日記寫著,以牛來作運輸工具,在途中學習土著的語言,但我學的速度像牛車一樣的慢。李文斯頓也掙扎適應當地食物,在信上寫道:「昨天,我熬了一鍋犀牛肉,熬到晚上,肉還是硬得難以嚥下。燉到第二天晚上,終於可以勉強將肉吃下去了,不過肉在肚子裏還是沉甸甸的…」

 

李文斯頓以南非庫魯曼為起點,
醫治患病土著,並向他們講道 

 

 

非洲土著不同部落分散居住,族中以酋長作領袖,甚至認為就是上帝。李文斯頓向他們講解聖經真理和赦罪之道,反問酋長若是上帝,這個世界是那裏來的。有一個酋長問,「我歷代的祖先們都走了,如果你這個信息是這麼重要,為什麼你們現在才來講呢?」」李文斯頓回答這是文明教會的錯,應更早將這信息傳開。這些土著各有不同:有的十分友善,有的極度兇惡,以槍矛枇迎接,有的會下毒,有的甚至會吃人。李文斯頓非洲土著總是懷著憐憫之情,從不用比土人更先進的槍械傷害他們。他看出那些表面凶狠的土著,內心充滿著恐懼。有時在面對被圍困時,他就向天開槍,大聲說,「我是敬畏上帝的」,在不傷害土人之下表明有自衛能力。許多時,李文斯頓擁有獨特的震懾力,叫土著不敢輕舉妄動。一個大巫師說會使天降雨,李文斯頓不跟他爭辯,結果下雨不成功。土人看見後從此不信那大巫師,單信靠耶穌基督。後來有酋長也信了主,效法亞伯拉罕遣送妾侍離開。他與妻子成為主日學教師。

 

有一次,李文斯頓在一個村莊夜裏,被一陣淒慘的哭號吵醒。原來是當地一個婦女被獅子吃掉。他寫著,「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絕望的哀哭,但願這哭聲不只在山谷間迴盪,也能傳到普世基督徒的耳中。這些非洲土著沒有盼望,因為人活著的時候沒有上帝,死了也沒有盼望。」又有一次夜裏李文斯頓因為開槍趕走獅子,卻不慎倒地被石頭割傷。土著見他鮮血淋漓,就說:「你為了救我們而流血,從此你是巴卡阿人的朋友。」李文斯頓回答說:「耶穌基督也是為了拯救你們的靈魂而流血,更值得做你們一生的朋友。」

 

李文斯頓在當地成立佈道所,後來傳道有成效,卻有人誣告他們因違背祖宗的宗教,所以他們打發獅子來攻擊土著的牛羊。李文斯頓就與一個堅信主、並預備犧牲的土著,一同帶槍收拾那獅子。與猛獅子擊戰終於得勝,但他們倆身受重傷,險些身亡。李文斯頓更被獅子所咬,左胸留下十一道齒痕,他的左手也終生沒法舉重物。雖然這看來是不幸,這卻成為李文斯頓身上對非洲人愛的標記。往後從歐洲傳來嫉妒和毀謗李文斯頓的話,批評他敗壞土著的固有文化,擴張帝國主義的版圖,也有譏笑他奢侈和浪費,探險也要喝茶,還要加糖。雖然批評者為有學識和地位的,但李文斯頓身上愛的標記,成為他愛非洲人有力的辯護。李文斯頓這樣說,「再多的控告與中傷都不會跟到天國去,上帝會平靜我的歎息,擦乾我的眼淚。」往後非洲內陸的福音工作,就是由他所建立的佈道所傳播出去。也有許多本土宣道士被興起。李文斯頓一生走過的地方,以前從未聽過福音,現在卻約有兩億名基督徒。後來李文斯頓墨菲特的女兒瑪麗結婚,本來他心想沒有人願意來到非洲受苦,但神卻奇妙地預備了合適的同工事奉。

 

 記念李文斯頓與猛獅搏鬥的雕像

 

 

 

 

 李文斯頓之妻墨菲特的女兒瑪麗

 

 

李文斯頓運用當地人所熟識的來講解聖經。例如「求主的真光照明我心中的黑暗。」,土著搞不清「照明」的意思。他觀察土著生活後,說「上帝的真光會照明人心中的黑暗,如同我們拿條鞭子趕出躲在草叢中的大犀牛。」後來在禱告會裏,常有土著起來禱告:「求主趕走躲在我心中的大犀牛。」;「耶穌的寶血將我們的心,洗得潔白如雪」,土著因從來沒有看過雪而不明白。他就改用,「耶穌的寶血將我們的心,洗得像由水中爬出來的水牛皮膚,在陽光底下那麼的潔白。」李文斯頓又教他們:「魔鬼不能控告上帝所赦免的人。」土著又不懂「控告」與「赦免」。後來改做,「上帝啊,赦免我們,因為你的赦免像是河邊的大風聲,別人怎麼罵我,我都聽不到,其他控告我們的聲音都聽不到。」

 

李文斯頓沒有滿足於在一個地方建立教會,他計劃越過卡拉哈里大沙漠,到更遍遠的村落宣道。響導也不太確定路程。大地像是一盤被烤焦的豆子,在途中他們面臨缺水的死亡危機之中,也顯露出人性的真面目。他們為到繼續前行,還是返回而掙扎。李文斯頓為了福音決定孤注一擲前進,他寫道,「探險像是一場賭博,誰不想退回安全熟悉之地?但如此內陸土著何時才能聽到福音。我的主啊,難道你要將一個近乎絕望的人,差到絕望的人群中去傳福音嗎?當我決定把我的一生押注在基督的身上,我才發現自己的籌碼實在太少了。上帝啊!求你悅納我僅有的。」這是李文斯頓五餅二魚的信心押在基督身上。

 

所命名非洲著名的維多利亞大瀑布

 

 

 李文斯頓第一次探險傳道之旅回國,
劍橋大學演說。

 

成功越過大沙漠的李文斯頓,然後又抵達非洲內陸的中心點淋楊地。在淋楊地,他向當時非洲最大的部落馬可洛洛人傳福音,福音史無前例地進入了非洲大陸的深處。為了尋找非洲內陸通往大海的出路,先後橫越了西非大陸和東非大陸,打開了進入非洲內陸的通道,這是一項空前的記錄。在途中李文斯頓又病又累,有時候甚至已經是夜深,但他從不拒絕土著的邀請,把握每個機會傳福音。

 

16年非洲生涯回國後,李文斯頓出版《佈道旅程》一書,並在劍橋大學被頒發榮譽博士學位,他演說,「有人認為我為非洲的付出是一種犧牲,這比起耶穌為我被釘十架的浩大恩典,又算什麼?其實,我在非洲得到太多,例如有益健康的走路,有個清潔的良心,並得著榮譽,有這些獲得怎麼算是犧牲呢?這是一種恩典的特權。」

 

第三部份:第二、第三次非洲宣教—尋找販賣黑奴的路線

 

第二次的非洲宣教探險是探索東非贊比亞之北,但這次不如第一次成功,因為因著李文斯頓的名聲,有許多政治的因素加入了這團隊,最終目標不能逹成,並以分裂收場。然而,李文斯頓卻找到奴隸販賣路線,並發現販賣黑奴的主腦為回教世界的領袖。有歷史學家指,「李文斯頓找到奴隸販賣路線的重要性,超過他第一次探險為非洲內陸找到通達東非洲的道路。李文斯頓一生探險的最大特點是,他經常走錯路,卻走出比原先目標更好的道路。」這正如李文斯頓的探險金句,箴言3章5-6節:「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李文斯頓巧破販賣黑奴的路線,
有助日後遏止這殘忍的商業活動。

 

 

在第三次的非洲宣教探險,是探索尼羅河的集水區。吸收上次失敗的教訓,李文斯頓不接受政府的職銜或外來團體的資助。他不是為了沽名,卻單純以傳福音給土著出發。當中一次誤信土人而讓許他加入隊伍,以至最重要的藥物被偷走。在探險中,衣服財物被偷走這是次要,沒有藥物在森林中等同判了死刑,因為外來人不像土著沒有抗體對付惡疾。然而李文斯頓沒有責怪那些土人,卻認為因為販賣奴隸使他們失去人性的榮譽所至,最終他帶著復活的信心為未聞福音的土著前行。有一次,他遇上出名的食人族,為當地人所藐視和污穢極之的,他們甚至把死人從墳墓挖出來吃。後來李文斯頓明白他們這樣做是因為文化的錯誤,他們生吃人猿,因而胃痛,並以為人猿是神,所以又敬拜人猿。他們吃死屍是因為認為死了的人不能吃。因怕他們肚餓,吃了他們,就能帶著死人去生活,使他們不至捱餓。李文斯頓為了糾正他們信仰的錯誤觀念,在那裏花了很長的時間,並將整本聖經對他們讀了四遍之多。

 

1873年,李文斯頓患上了嚴重的痢疾,最終病逝於非洲的土地上。他離世之時,正是跪在床邊禱告。探險隊員將李文斯頓的心臟取出,葬在一棵樹下,表示李文斯頓的心永遠留在非洲李文斯頓不但滿有傳道的果子,也為人類社會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非洲探險的過程裏,他繪製了詳細和精確的地圖,以及記錄了野生動植物的特徵,又對南半球的星座進行仔細的觀測。現今,非洲還有三十幾個地方以李文斯頓的名字命名。李文斯頓的死也引發英國人向政府施壓,最終使販賣黑奴的回教國家領袖停止這不當的行徑。

 

參考書目:張文亮著 「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2003), 校園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