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緬甸的美國宣教士;為了承擔緬甸的福音使命,忍受逼迫、監牢之苦,並喪失妻子和兒女之痛;他去緬甸時沒有一個基督徒,到他離世時,緬甸已經有七千多的基督徒和一本他所留下的緬甸文聖經。

(1788-1850)

耶德遜 (Adoniram Judson)  1788年8月9日出生在美國麻省莫爾登鎮一個牧師家庭,他是美國第一個去緬甸的宣教士。耶德遜自小就聰明過人,16歲就拔尖入讀布朗大學二年級,更以第一名畢業,代表畢業生致詞。在大學期間耶德遜認識了一個才華洋溢的同學雅各(Jocab Eames),兩人志趣相投成為好朋友,耶德遜更加跟隨雅各成為自然神論者,丟棄自小學習的基督教信仰。畢業後耶德遜回家開辦了一間學校,又寫了兩本教科書,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承認,但是耶德遜一D都感覺不到滿足,想起好友雅各講過紐約的生活很刺激多姿多彩,他就決定去紐約市做編劇,盼望成為美國的莎士比亞。但是他父親強烈反對他去紐約,因為紐約當時是一個充滿罪惡的城市。他父親說既然他不想做教師就跟從父親做牧師啦,但是耶德遜說他寧願落地獄都不會做牧師,更表明自己係自然神論者,不相信基督教的神,他父親聽到之後非常憂傷,就同他辯論自然神論者的觀點,想挽回兒子,可是聰明的耶德遜在辯論中完全勝過他父親,更不理會父母的勸告去了紐約。可是紐約的劇院因經營困難不再請人,耶德遜在紐約等了一個月,最終離開紐約,因怕無面子又不敢回家就過著流浪的生活。有一晚因旅店沒有房間,耶德遜要和一個患重病的人同房,那人傳出痛苦呻吟聲使耶德遜不能入睡,更在當夜病死。在早上耶德遜發現原來那死去的人,正是從前和自己一齊談理想才華洋溢的好朋友雅各。聽見雅各在死亡前的恐懼和痛苦,耶德遜開始思想自己所信的自然神論,為了尋找答案他決定回到家鄉進入安都華神學院。

三個月後耶德遜找到答案接受聖經為真理,決定將自己的人生獻給神。他立刻加入父親的教會,那天他全家因此十分歡喜,但耶德遜有一種好奇怪的感覺,他覺得以後都不會再有機會再同家人一起。有一天耶德遜看到一本叫東方之星的書,內容描述印度人怎樣崇拜偶像和他們需要福音的迫切性,耶德遜覺得自己好像看見自己的命運一樣,之後他完全不能在堂上集中精神,腦中不斷想起讀過的書,有英國鞋匠克理(William Carey)到印度宣教的故事,有馬禮遜到中國宣教的故事,其中最難忘的是一本描寫緬甸的書,緬甸是一個皇帝統治的極權國家,皇帝的說話就是一切,人的生死掌握在皇帝手中,那裏的人相信佛教,那裏的人相信輪迴,當耶德遜越看這本書,他就越深信神呼召他作緬甸宣教士。當耶德遜想告訴家人他決定到緬甸宣教時,他父親說安都華神學院的教授,想請耶德遜在波士頓最大的教會中做助手,並願意在十年內培訓他成為美國最出色的牧師,但耶德遜說他不可以接受,因為神呼召他作緬甸宣教士,他的家人十分震驚,他妹妹甚至哀求他不好去,回到學校耶德遜想自己必定會被教授召見,出乎意料之外教授沒有為難他反而十分支持他作宣教士的決定,加上耶德遜在學校遇見幾個和他一樣有宣教熱情的同學,耶德遜就和他們組織了美國國外宣教會,立志獻身於宣教工作,他們經過詳細的討論決定首先去印度看看有沒有宣教的機會。

 


耶德遜的第一任妻子安妮畫像;
安妮也是美國第一個女宣教士。

耶德遜立即和安妮(Ann)結婚,夫婦兩人與其他三位宣教士上了往印度的船,到了印度就向宣教士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了解當地的情況,耶德遜更向克理了解緬甸的情況,原來緬甸皇帝完全禁止福音工作,而且十分殘暴殺人如麻,曾經活葬五百人。兩星期後當地的東印度公司不允許他們留在印度要把他們送回美國。耶德遜內心十分掙扎,他已經來到這麼遠,不願就此放棄,但是他可以去那裏呢?緬甸好像未開道路,身邊的人也勸他回去,向美國的印第安人傳福音也可以,最終耶德遜決定寧願死在異地也不會放棄宣教,和東印度公司玩捉迷藏,躲避東印度公司的追捕,其後東印度公司找到他們,而眼前只有一艘去緬甸仰光的船,耶德遜覺得神好像想藉環境叫他們去緬甸一樣,他們就登上了去緬甸的那艘船,

到了緬甸仰光他們根本不知道點做,幸好有宣教士腓力(Felix Carey)為他們預備一個教緬甸文的老師,耶德遜夫婦也意識到學習緬甸文是目前最重要的事,他們就很努力地學習緬甸文,當中發生一件事使耶德遜夫婦更迫切地學習緬甸文,有二十個盜賊闖入一間屋,殺了主人搶了一切,其中七個人被捉到,緬甸總督就吩咐人挷著他們的手腳,剖開他們的肚皮,掛他們在市集,讓他們慢慢地死去,作為眾人的警戒,看見這殘暴的事,耶德遜夫婦覺得福音的工作不可再延遲,不久之後安妮在緬甸又誕下一個兒子,他們盼望兒子長大後成為宣教士,可是兒子未到七個月就病死了。因著兒子的死他們深深地憂愁,雖然很痛苦但是他們仍開辦女子學校,讓緬甸的女子有讀書識字的機會,而耶德遜更專注於翻譯聖經和印製福音單張。

不知不覺過了六年,耶德遜覺得是時候專心傳福音,他在主要街道附近買了一塊地,建造了一間小棚屋(zayat),每一日耶德遜坐在棚屋呼喊有誰是渴求知識的請進來,有人進來嘲笑和侮辱耶德遜,有人只是來吃吃喝喝,只有少數的人是真正想認識基督教,之後耶德遜留意到一個叫孟那(Maung Nau)的人一直都只是靜靜地坐著,可是他卻每天都來,而且還在其中一個主日決定成為基督徒在群眾中起身決志。孟那的決志帶給耶德遜大大的鼓勵。

緬甸的第一批信徒--孟那(Maung Nau)。

耶德遜相信神開始在緬甸人的心裏動工,他就把握機會邀請孟那住進他的家,想幫助孟那持守信心和興起他成為同工,到了緬甸六年,他們終於興起第一個基督徒,這日是耶德遜一生之中最開心的一日,不久又有兩個人信主,有三個緬甸人成為基督徒了,半年後緬甸王死了,新王上任,大量興建彿教的棚屋,因著政局改變和三個緬甸人成為基督徒,人們開始感到基督教對佛教的威脅,沒有人願意聽福音,大家也避免與宣教士扯上關係,也再沒有人到小棚屋聽福音,耶德遜覺得不是辦法,就決定去緬甸首都亞華(Ava)拜訪新緬甸王。盼望說服新緬甸王容許他們自由傳福音,雖然他們沒有一個理由可以說服新緬甸王,加上去首都亞華的路程十分危險,他們可能一去不返,但為到福音的緣故耶德遜和同工願意挑戰,終於他們去到首都見到緬甸王,可是緬甸王對福音一點也不感興趣,說緬甸不需要其他宗教,叫耶德遜攞埋他們的聖經離開。見到緬甸王大大的不悅,耶德遜十分失望地回到緬甸仰光,因著沒有人願意再聽福音,加上緬甸王的反對,所有與宣教士有關係的人也有危險,緬甸的福音工作好像到了盡頭沒有盼望,耶德遜甚至計劃與妻子離開緬甸,在第二個地方再建立宣教中心,但是三位緬甸基督徒求耶德遜不要撇下他們,他們也不怕死為甚麼耶德遜要走呢,他們求耶德遜最少有十個緬甸基督徒,和設立了一個領袖才好走,為此他們竭力地傳福音,帶哂所有他們識的人來參加聚會,耶德遜夫婦深深被他們感動,決定留下來,當耶德遜憑信心留下,他們不但沒有被滅絕,反而相信福音的人開始增多,又有四個緬甸人信主,其有一個是出名的佛教學者,有一個是在緬甸第一個相信福音的女人。

然而福音興旺同時逼迫也增加,基督徒開始被緬甸人排斥,甚至連所住的房屋也被焚毁,加上英國與緬甸發生戰爭,緬甸王下令把所有外國人當作間諜捉去坐監。耶德遜也不能倖免,在監獄中耶德遜雙腳帶著十磅的腳鏈,在臭氣沖天的監獄中被倒吊起來,只有頭和肩頭可以著地。當他想到自己只翻譯了新約聖經還未翻譯舊約聖經,就開始絕望,究竟他在緬甸的一切努力會不會毁於一旦,有一天安妮帶著食物來監獄探耶德遜,原來安妮因認識當地官員,所以才沒有被人捉去,之後安妮每天到監獄探望丈夫。她把新約聖經的翻譯縫進枕頭裏帶給耶德遜,耶德遜就一直保存著,同年英國打敗緬甸,耶德遜被提出監獄作和談的翻譯,一年半的牢獄生活終於完結。

耶德遜被捕入獄。

 

安妮前來監牢探望耶德遜。

 

出監後他努力服侍福音工作,然而叫耶德遜痛苦的事臨到,與他出生入死的妻子死了,原因是長期營養不足和缺乏休息,不久耶德遜兩歲大的女兒也死去,這是耶德遜在緬甸死去的第三個孩子。之後耶德遜陸續接到他父親,弟弟,和弟弟全家死去的消息。耶德遜一生盡心盡力地服侍神,換來的竟是妻子和所有兒女也死掉,難道這就是神的回報,耶德遜大受打擊,要三年的時間才能回復,再次投入翻譯工作中。

 

因為緬英戰爭緬甸人開始關心福音,信主的人也大大加增,緬英戰爭前耶德遜用了九年才引領18人信主,緬英戰爭後就有二百多人受洗,之後耶德遜娶了撒拉(Sarah Boardman)作他第二任妻子,七年後耶德遜終於完成了整本聖經的緬甸文翻譯和印刷。踏足緬甸二十七年,耶德遜的掙扎沒有白費,緬甸人終於可以讀到聖經。這是耶德遜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因緬甸惡劣的氣候耶德遜和撒拉常常病倒,有一次他們更全家患了重病要回美國接受治療,還未到達美國撒拉就死了。五十七歲的耶德遜再一次經歷喪妻之痛,耶德遜為緬甸的福音工作獻上了自己的一生,他第一任妻子安妮和她所生的兒女也死了,撒拉和她所生的三個兒女也死了,耶德遜付上很重的代價甚至超出他的想像,但是相比起他的回報就不足掛齒了,他留下一本緬甸文的聖經,開拓了緬甸的福音事工和帶領百幾人信主,他更完成緬英字典讓來到緬甸的宣敎士可以更快學會當地語言。


耶德遜畢生所翻釋的緬甸文聖經。

 

1850年4月耶德遜病得好嚴重,在患病當中他說我並不厭倦我的工作,但是若果基督叫我回家,我會像回到父家的浪子一樣高興,最後耶德遜在坐船看病途中上逝世,享年六十一歲。耶德遜去緬甸時沒有一個基督徒,到他離世的時候,緬甸已經有七千多的基督徒和一本他所留下的緬甸文聖經。在耶德遜的出生地,有關於他生平的幾句話:“耶德遜牧師,莫爾登是他的出生地,大海是他的墓地,信主的緬甸人和那本緬甸文聖經是他的紀念碑,他的記錄存在天上。”其實,耶德遜的記錄不僅存在天上,也留在人間,兩百年來已經感動無數的基督徒,願意效法他的榜樣,將自己奉獻在海外宣教的祭壇上。

 

參考書目:Janet & Geoff Benge, "Adoniram Judson : bound for Burma",  Seattle, WA : YWAM Pub.,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