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3-1526)

教會在未改革之前,教皇專權,曲解神的道,離棄純正福音,敬拜圖像聖物。自改教大師馬丁路德博士振臂一呼,才把教會解放出來,使教會恢復本來的面目。

丁路德 (Martin Luther) 出生於1483年11月10日,距離現在五百多年,在德國愛里斯本一個窮苦的家庭。馬丁路德的父親是個正直和勤儉的人,而母親則是敬畏神的婦人。父母自小就訓練他敬畏 神。在小時候,父親常常跪在馬丁路德的床邊為他懇切禱告。無論是在學校或是家裏,馬丁路德都受嚴格的教育:就如在一個早上,他在學校裏被鞭打了十五次;到長大後,父親亦不再稱呼馬丁路德為「你」,而禮貌地稱他為「閣下」。在這樣嚴厲的管教之下,馬丁路德對父親極為敬重,然而亦同時養成了怯懦的性格。

馬丁路德從小便對宗教感到恐懼和不安。雖然他學習十誡、使徒信經、主禱文等,然而小時候的他內心從未歸向 神。每當他聽見耶穌的名,便只是聯想到一位會發怒的法官,嚇得他面色蒼白。十八歲那年,馬丁路德進入了額富德大學。在大學圖書館,他第一次接觸聖經。當時聖經是一本很稀有、並不是很多人知道的書。通過研讀聖經,馬丁路德對 神的說話產生了莫大的興趣。雖然馬丁路德在學校裏成績卓越,得著了文學學士、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的學位,父親亦期望他將來能成為律師,但馬丁路德的盼望卻並非在此。這是因為馬丁路德通過研讀 神的說話,知道了 神是何等不喜悅罪惡,亦記起 神如何斥責罪人,他便看見自己必須要得到救恩的把握。然而馬丁路德撫心自問,自己並沒有救恩的把握,他對死後的一切感到深深的恐懼。就在21歲那年夏天的一個晚上,馬丁路德在回校的途中,忽然遇上大雷雨,突如其來的閃電使他仆倒在地上。這突如其來的閃電,彷彿意味著他人生的終結。這一刻,他頓時感到自己即將要面對死亡、 神的審判和永遠的刑罰。馬丁路德便向 神起誓,假如 神拯救他,救他脫離這個危險的話,他就願意撇下世界,專心事奉 神。馬丁路德知道自己必須成為聖潔,為了聖潔,他在同年決志加入當時著名的奧古斯丁派修道院,期望修道士的生活能夠拯救他。

然而修道院的生活並不好受。修道士的生活就是企圖通過禁食、守夜、禱告、閱讀來克制肉體,過苦行的生活。馬丁路德的意志力驚人:他禁食的時候,在三日裏就連一點麵包也不吃;試過七個星期未曾合上眼睡覺,也試過在 神面前認罪懺悔達六個小時。他不斷守夜和禱告,遠遠超出了修道院的要求。只要能夠成聖進入天堂,即使任何犧牲他也在所不計。他曾經在一封信裏說:「自己的確是個虔誠的修道士,嚴格地遵守修道院裏的規則。假如一個修道士可以用修行來得到天堂,自己一定有這個資格。」1510年,馬丁路德被派往羅馬朝見當時的教皇,當時滿心迷信的馬丁路德仍然遵守著羅馬教廷的贖罪規條,他甚至用手和雙膝爬上一條據聞是彼拉多審問耶穌時的樓梯,以為這樣做便能從煉獄裏拯救一個靈魂。不過,羅馬之行並沒有真正解決馬丁路德內心的不安。馬丁路德仍未找到自己期望內心的平安和救恩的保證。他的內心感到極之痛苦和絕望。苦行的生活更加對他的消化系統做成了永久性的損害。他曾經說過若這種苦行繼續下去的話,他必定會苦行至死。有時候他會因為自己的聖潔而驕傲,心裏想「今天我沒有犯錯。」但懷疑很快便會出現。他未能通過禱告平靜內心的恐懼,甚至常常懷疑 神是否真的垂聽自己的禱告。馬丁路德終於發現修道院的生活和自己的德行,都不能使他止息神的忿怒。他看見自己在 神眼中是個大罪人,在他的心裏和生活上都找不到聖潔。

神就是這樣通過修道院的生活,使馬丁路德認識自己,使他不再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善行,預備他的內心迎接福音的喜訊,使他認識耶穌的柔和謙卑。有一次,當一位叫約翰‧史道畢斯的主教巡行修道院時,他注意到因苦行的生活而神情憔悴的馬丁路德。史道畢斯通過查考聖經,認識了耶穌基督。他的說話好像光一樣照進年少的馬丁路德的內心。史道畢斯使馬丁路德明白,他只在不斷將宗教弄得異常的複雜,並使馬丁路德明白,只有一件事情是不可少的,那就是要愛 神。他向馬丁路德分享自己的經歷,以往自己是怎樣多次向 神起誓要過敬虔的生活卻失敗,使他最終發現,自己不能靠著起誓和善行,惟有靠著 神通過耶穌基督所彰顯的愛,才能夠使他站立在 神面前。他將方向給予馬丁路德,就是要仰望耶穌基督的傷痕和祂所流的寶血,將自己完全投在救贖主的膀臂裏,依靠耶穌的義和依靠從耶穌的死而來的救贖;同時指示馬丁路德,甚麼才是真正的悔改:悔改須要發自 神的愛和 神的義,內心的悔改是指著真正的憂傷痛悔、真正的認罪和心靈得真正的滿足,而並非注重外在的苦行。若要悔改,就必須要愛 神。這些說話如同利劍一樣刺入馬丁路德的內心,使馬丁路德的內心得著大大的安慰。以往他不喜歡的聖經中關於悔改的經文,頓時成為了他的安慰;以往的他企圖小心地掩飾自己的內心,向神表示虛構的愛,現在他卻感到再沒有比起悔改更加自然的事。馬丁路德說:「基督…教訓我們出於靈和真理的悔改,並不是那些外表的苦行,即使是高傲的罪人全無內心謙卑也可以實施的苦行。」

二十八歲的時候,馬丁路德獲得了神學博士的學位,在學校裏教授聖經。馬丁路德專心地研讀聖經,在大學裏講授詩篇和羅馬書。在默想羅馬書的時候,有一次當他讀到羅馬書1:17「義人必因信得生」的說話。他日以繼夜地思索「 神的公義」的問題,他明白到「 神的公義」是指著 神以恩典和憐憫使我們因信稱義,惟有藉著因信稱義,才能夠使他在 神面前站立得住。自此他仰望那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接受 神賜給罪人的恩典,這就是馬丁路德人生的轉捩點。就是這樣,馬丁路德在講台上向學生講相信耶穌基督的道。他指出律法和福音的不同,又駁斥當時的人的錯誤,就是以為人是憑著自己的功德賺得赦罪,藉著外面的修行稱義。馬丁路德決心要引領人歸向 神的兒子。雖然如此,有時候馬丁路德卻因為感受到罪的實在,而陷在憂愁裏面。有一次他在史道畢斯面前呼喊說:「我的罪!我的罪!我的罪!」那時史道畢斯卻安慰他,使他重新仰望耶穌,同時又將一部聖經送給馬丁路德,使他專心研讀聖經。又有一次當馬丁路德因為內心的掙扎和緊張,患病幾乎要死去,那時 神就使他記起「使徒信經」裏的一句說話:「我信罪得赦免。」重新將赦罪的確信種在他心裏。


贖罪券

 

馬丁路德釘上反對贖罪券的95條

馬丁路德對基督教最明顯的貢獻,莫過於他的改教運動。然而在起初,馬丁路德其實並未想到改革,他著眼的只是教訓聖經。當時腐敗的羅馬教廷和教皇利奧十世,為了修建彼得大教堂和滿足自己揮霍無度、奢華的生活,需要大筆金錢,因此向百姓出售贖罪券來增加收入。當時出售贖罪券的人,妄稱贖罪券是與耶穌的十字架有同樣贖罪的功效,主張贖罪券能夠赦免任何罪,叫當時迷信和無知的百姓都洶湧來買贖罪券。馬丁路德對這樣兜售贖罪券的事感到極之忿怒,為了捍衛福音真理,就對那些購買贖罪券、卻不肯悔改的百姓,如同施洗約翰一樣責備他們,若果不肯誠心悔改,他們的罪就不能夠得到赦免,又向他們說赦罪和贖罪券並無關係。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勇敢地走到威騰堡教堂,在大門貼上了95條反對贖罪券的聲明,在聲明裏面講及真正的悔改,乃是對罪憂傷,並不等同於苦行和聖禮,凡真實悔改的基督徒,無須贖罪券,就能夠得享罪得赦免的恩典,同時又嚴嚴地責備那些想以贖罪券到達天國、卻並沒有悔改的人,必定要與傳這種道理的人一同滅亡

在95條被張貼之後,馬丁路德受到眾多仇敵的攻擊和誹難,甚至被稱為瘋子、騙子、被鬼附的、醉酒的人。那時馬丁路德就解釋所張貼的聲明,重申因信稱義的真理。買贖罪券的人越來越少,百姓都轉向馬丁路德。馬丁路德於是被召到羅馬受審,然而他卻並沒有動搖,更加隨時預備殉道。

1518年,馬丁路德在奧司堡受審,在嚴厲的審問下,馬丁路德堅持並不撤回關於信心的條款;1521年,馬丁路德被傳召到皇帝查理五世面前受審,再次被要求撤回他的著作裏面有關信心的內容。馬丁路德的生命正掌握在皇帝和會眾的手裏,危在旦夕,然而他依然剛強壯膽,並沒有畏縮和膽怯,再次拒絕撤回他的著作,在會眾面前勇敢地說:「除非用聖經的見證,或清楚的理智說服我,除非我被所引的經節感化,以致我的良心受到 神的話語約束,我不能也不願撤回,因為基督徒違反良心說話,是不穩當的。我堅持,我不能偏離左右;願 神幫助我!阿們!」在 神面前恐懼戰競的馬丁路德,在人的面前無所懼怕,他的勇氣叫當時的會眾都為之佩服。結果,馬丁路德被判以頑固異端者的罪名,並且被放逐回鄉,又被要求禁止傳道和寫作,他的著作被公開焚燒。

 

95條的內容(圖為德文原文)

藉馬丁路德開始的宗教改革運動

就在這時候, 神的手親自干預在其中。在回鄉的路上,馬丁路德的朋友將馬丁路德綁架擄去,將他軟禁在華德堡古堡,在那裏使馬丁路德可以有退修和安靜默想 神說話的時候。然而同時間他亦面對從孤獨而來的痛苦,不過馬丁路德卻以竭力作工來克服:他埋首在寫作上,出版了很多屬靈的著作,同時翻譯聖經為德文。馬丁路德尤其的熱愛聖經,他曾經說過,他所盼望的乃是領人歸回聖經,使人以後可以放棄他的著作。在1522年,三千本德文的新約聖經正式發行。1534年,德文的新舊約全書終於面世。聖經真理的說話再次照遍了整個德國和所有基督教國家。為了用行動見證福音,在42歲那年,馬丁路德與一名修女結婚。1526年,62歲那年,馬丁路德離世返回天國,他至死地忠於福音信仰到底

 

參考書目:江守道編譯,「馬丁路德小傳 」(1998), 基督徒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