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查經資源 主日信息 最新第I部崇拜信息
2018-05-27 下載 信息 (doc 格式) 列印文章

2018年 馬可福音 第7 527日 謝馬太牧者

n經文 / 馬可福音4:1-20
n金句 / 馬可福音4:20

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的人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開始信息前,想給大家猜一個謎語。謎面是「洗耳恭聽、側耳細聽」猜一字(5)。當中「耳」字重複兩次,謎底也由兩個「耳」字串連而成:洗淨的耳,就是單一個耳字;另一側耳細聽,是個側面的耳,兩者結合就是個「耶」字,即耶穌的「耶」。這是否意味著,耶穌的說話需要人打醒十二分精神聆聽呢?Bingo(答對了)!今日信息經文被稱為撒種的比喻,「聽」字也合共出現了次之多;藉此提示人聽的重要。比喻中教導人帶著怎樣的內心聽 神的說話,便產生不同的結局,也教導人過結出豐盛果子的秘訣。祈求 神幫助我們通過今日的經文,正確檢測自己的土壤,開墾內心的荒地,以至得著「好心地」,可以結出討 神喜悅的果子。

I. 撒種的比喻 (1-12)

請看第1節:「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祂那裏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裏,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由於海邊聖經學校反應熱烈(3:7),耶穌再度加開海邊佈道大會,普羅大眾都就了祂來。這時候,耶穌上船坐下宣講信息;而今次耶穌也搞搞新意思,特別以嶄新的比喻方式來教導百姓。請看第2節上:「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何解耶穌要運用比喻向聚集的群眾演說呢?

比喻一般取材於日常生活中人所能觀察的事物或自然界現象,來說明某個抽象的道理。加上,比喻本身通俗顯淺、老少咸宜,叫380歲的人都易懂掌握,亦好讓聽見的人作出反思。尤其當人重複遇見相同的事物時,便越來越明白,被提醒和受啟廸。靈活運用比喻,可讓內容生色不少,把重要的教訓留在人的腦海裏,效果​遠​勝​於​平鋪直述。戰國時期,一位思想家叫惠施,他是莊子的老友記。一次他在跟魏王面試宰相一職時,被人刁難故意要求王不准他用比喻講話。那時惠施反駁:「假如有人不知道甚麼是彈射器,然後向對方回答:『彈射器的樣子就好像彈射器那樣啦。』怎能令人明白呢?」接著又說:「彈射器的形狀像弓,並用竹條作弦。」魏王說:「這樣說就能明白了。」事實上,曾有著名學者形容:「講道若不用比喻,就好像建築樓房時;四面牆壁不留一扇窗戶,既不透光也不通爽。」

請看第3節上:耶穌在教訓之間,對眾人說:「你們聽啊!」藉此喚起各人的注意,「聽啊Listen就是叫別人特別關心和集中精神去聽的意思,也表示接下來的說話十分重要。這好比摩西昔日教訓以色列人第一要緊的誡命時所說的話:「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6:4,5)

之後,耶穌講怎樣的比喻呢?請看第3-8節。或許沿著海岸正是革尼撒勒平原,再望便是一帶起伏的崗嶺;在山坡和田野中,有撒種和收割的人在忙碌著。耶穌看見這幅景象,便開口說:有一個撒種的人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種子落在路旁,就是農夫和家禽行經之地,於是飛鳥來搶灘,連多謝都無句便咕一聲把種子吞了。又因巴勒斯坦的地質主要由石頭組成,隨處可見;所以每逢暴亂時最方便的武器也是石頭。有些種子便落在土淺石頭地上,土既不深,火速發苗,但因沒有根,日頭出來一曬,於日光浴中因吸取不到水份就夭折。有些種子落在荊棘裏,這由於一些農夫只在第七年休耕期才清除雜草,卻沒有把地裏荊棘的根一併剷除;在春風吹又生下,使它們卷土重來,以至種子成長至某階段被荊棘擠住,就不能結實。最後,有些種子落在泥層深厚、肥沃和鬆軟的好土裏,就發芽、扎根、成長、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這比喻要講的重點是甚麼呢?同一的人播一樣的種子,卻出現四種迥然不同的差異,全在於人聽道的內心,並惟有改良為好土,才是多結果子的關鍵。

接著,耶穌又向聚集的人叮嚀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9)何謂有耳可聽呢?在人的生理反應中,聽力是最後才消逝;換句話,就是最後受影響的感官,很多人直到死亡前一刻仍有聽覺。所以,即使是瀕臨死亡,或陷入昏迷狀態的病人,人仍然相信他們能夠聽到別人在他們耳邊說話的聲音。我也曾在岳父大人彌留之際,在他耳邊誦讀哥林多前書15章的復活篇,盼望把握生命中最後機會向他傳福音;至終他也蒙恩接受了基督返回天家。正如諺語有云:「別把好話當作耳邊風。」一次,英國著名牧師司布真,被邀請到某所可容納數萬人的大禮堂講道。他事前先到那裏視察環境。其間朗讀了一段經文(提前1:15,16):「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那時,恰巧有個泥水佬修葺屋頂,頓時覺悟自己是個罪人,便認罪悔改信主得救。就是這樣,儘管只是一次偶爾的機會,也為聽見的人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信心是從聽 神的說話而來,罪得赦免和永生,以及 神的國臨到內心也是藉聽道而來。祈求主幫助我們有可聽的耳朵,能帶著屬靈和要聽見的懇切渴慕,珍惜並用心聆聽 神話語的機會,以至得著 神的國和永生。

請看第10節:「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祂這比喻的意思。」那日散band後,各人百鳥歸巢,但仍有人騎劫耶穌,他們就好像下課後仍圍堵老師的「問題學生」;想知道耶穌教訓這比喻的意思。 神的兒子耶穌沒有嫌他們是「煩人」,反倒喜悅他們的提問,便對他們說甚麼呢?請看第11,12節:「耶穌對他們說: 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耶穌這番話不是要搞分化,也不是自掌嘴巴。奧秘是寶貴和隱藏的。人將自己深愛的寶貝或家傳之寶放在夾萬和保險箱,但 神將 神國的奧秘掩蓋,絕非不想公諸於世,乃是只將這奧秘賜給那些以 神國的奧秘為有價值和竭力尋找追求的人。林肯說:「我相信聖經是 神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科學巨人牛頓也說:「聖經是一本好書,有很多可信靠的憑據。」 神的說話如同珍珠極之貴重,惟有人視 神的話如珠如寶,就曉得屬靈世界的奧秘和愈發成長。相反,外人猶如刨出一級國寶,產自BC5000的陶鷹鼎,卻拿去做餵雞的食盆一樣;除想到自身利益外,對 神的說話莫不關心。這樣的人最終因不能從罪中回轉過來而經歷罪得赦免,進入 神的國。祈求 神幫助我們不要成為外人,以明白 神國的奧秘為最有價值和寶貴,可以成為世上真正蒙福的人。

II. 耶穌解釋撒種的比喻 (13-20)

請看14節:「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過去,日本人發展了不少所謂的「道」:如茶道、花道、劍道、柔道…。但在比喻中,種子所指之道,乃 神的說話。據知種子隱藏的生命力超強,曾有日本植物學家把一粒在埃及古墓中發現,將近千年的蓮花種子栽植,竟能發芽生長! 神的道也是這樣,數千年前古老的聖經,只要撒在人的心土,蘊含活潑的生命也可以成長並結出偉大的果子。(彼前1:23)說:「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 神活潑常存的道。」但按著種子落腳地不同,出現懸殊的戰況,有的全軍覆沒,有的凱旋而歸。耶穌在比喻中提及四種地土,正好反映人聽 神說話的心田。

第一,好像路旁的內心。(15)請看第15節:「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裏的道奪了去。」路旁是指經年累月遭人踐踏硬化的地。落在路旁的種子不能探進泥土,反而被人踩扁,或遭搵食的雀鳥啄盡。內心好像路旁地的人,有如路旁般硬,即使聽 神的說話,卻不能滲透內心,結果撒但以99前來將撒在人心中的道奪走。有甚麼使人內心變得好像路旁呢?有形容人的心隨年紀成長,被世上各種事物,好像世上的哲學、無神論思想、人本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層層疊包裹著,以至造成堅硬的外殼。

耶穌在這裏特別強調撒但的工作,撒但竭力做的,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將撒在人心裏 神的說話搶掠;並用非常手段,將偏見、不信和驕傲放在人的心中,叫人不接受 神的說話悔改,反倒不斷合理化自己的罪。即使是信徒,倘若犯罪後長久不悔改,內心也會變得愈來愈剛硬。使徒保羅在傳道旅行期間,在雅典向伊壁鳩魯和斯多亞兩門學士傳講福音,那些哲學家內心如同路旁地,沒有一點迎接福音的空間。但縱使這樣的人進入 神的國太難,也絕非判了他們死刑,毫無轉機;但需要 神的大憐憫。

《鐵證待判》是美國護教學家兼聖經研究專家麥道衞(Josh McDowell)的一部護教作品,他從聖經、耶穌及歷史等各範疇論述基督教的可靠性,與及駁斥那些反對基督教的觀點和現象,藉此幫助信徒更有效地傳福音和領人信主。但原本筆者在未信主前,是個反對基督信仰的狂熱份子,他強烈譴責:「聖經是甚麼書?為何要慶祝聖誕節和復活節?」且深信聖經與科學全不配合。他用很多方法反對聖經,又極力攔阻人信耶穌,甚至為推翻基督信仰而走遍天涯海角搜集資料及做研究。但出乎意料地,作者面對基督信仰不容推翻之鐵證,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聖經真是可信的!」今天,他更四處去宣傳聖經的真確性。為此,信徒需要不灰心以禱告來擊打撒但的工作,並掙扎在 神的說話前悔改,開墾剛硬了的內心。(10:12)說:「你們要開墾荒地,等祂臨到,使公義如雨降在你們身上。」不論信徒自己或羊群現今的屬靈境況如何,只要為到剛硬的內心悔改,以眼淚禱告,開墾荒地;聖靈便如恩雨降下滋潤,使硬地變為良田。

第二,好像石頭地的內心。(16,17)請看第16,17節:「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但他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這樣的人跟內心好像硬掘掘的路旁比較,對說話反應不錯,如同海綿寶寶聽道時立刻歡喜領受,擁有滿腔熱情和熱忱,甚至也殷勤查經和參與聚會。但他們有何致命傷呢?他們仿似衝動派掌門人情感飄忽,這樣歡喜快樂的信仰生活不過短暫,一旦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便放棄信仰。在比喻中,用日頭象徵患難、逼迫。今年除了是歷年最早發出酷熱警告,同時亦打破連續攝氏33度或以上高溫的舊紀錄。太陽很猛烈,使人不喜歡;但太陽本是好的,是能量之源,植物更需要陽光來做光合作用。由此可見,患難表面不好,但實際是好;而且不單止好,更是不可缺少。就如太陽對地球是不可或缺,人如果無經過患難便不能成長;尤其患難使人脫離地上虛假的盼望,可以將永恆的盼望擺在天上。因此患難一方面是必然和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也是幫助人在磨練中更加強壯。有些人心想,如果信仰生活中沒有逼迫就不會跌倒;但這想法是錯誤。問題不在於患難,而是人心裏沒有根。

他們內心的土地外表看來柔軟,但淺土裏面隱藏了頑石,仍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無法扎根。好像人心中的偶像,愛世界的石頭,不想過捨己、背十字架的信仰生活。若不打碎裏面隱藏的石頭,當為主和福音付出代價、承擔痛苦和損失,無根的問題便浮現,最終因不能持守而返回世界。雖然如此,世上並沒有無堅不摧的石頭。當種子落在石頭的縫隙時,種子的生命力也可以成長至完全戳破石頭和扎根。即使在人內心隱藏著剛硬的大石,只要每日把 神說話的種子撒下;到了時候,必然使石頭粉碎。雖然彼得在耶穌的呼召時立刻起來跟從,但在他靈魂深處仍隱藏了自己的夢想、理想和野心的石頭沒有顯露。終於在十字架的患難面前,他三次否認耶穌而跌倒,甚至返回加利利海捕魚。但遇見復活主的探訪後,他因耶穌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13:8)。這份不變的愛徹底打碎了他內心一切的頑石,使他成為立在磐石上扎根的使徒,可以忍受第一世紀如火般的逼迫和試煉,成長為世界歷史中的屬靈巨木。

第三,好像荊棘地的內心。(18,19)請看第18,19節:「還有那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內心像荊棘地的人,雖然他們能夠成長至某個水平,可惜在結果子方面,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因內心不時被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捆綁,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把道擠住了」的意思是使 神道的種子被荊棘吸盡了結果子所需用的養分,最後窒息而死。的確,現今是一個充滿緊張而忙碌的社會,也是一個崇尚物質和享樂主義的社會,這三樣東西猶如涵蓋了每個人的一生。有人形容一天二十四小時,平均分配就是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閒。可是不少人在睡覺時充滿憂慮,經常導致失眠。當工作的時候,就為到追逐金錢而化身拼命三郎,近乎瘋狂;休閒期間,為滿足慾望反而更加辛苦,壓得人喘不過氣。因此,信心生活的成敗,全取決於如何除去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把 神的說話存在心裏。

世上的思慮」是無休止的,貧窮人以為只要像富有人一樣,擺脫貧窮就不必憂慮。富有人則害怕已經有的會失去,成為貧窮而憂慮。假如種子說:「我若向下扎根,也許會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往上鑽,可能會傷到脆弱的莖;我若長出幼芽,難保不會被蝸牛吃掉,我若開花結果,只怕小孩子看了會將我連根拔起,我還是等情況安全些再作打算吧。」不過幾天後,卻入了母雞的肚腹。這是何等可惜的呢?它就如杞人憂天會塌下一樣生出很多無謂和不必要的思慮。但思慮其實是從不信 神美善的主權,與及以自己作主人的驕傲而來;相反,聖經教導信徒「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前5:7)

錢財的迷惑」則欺騙人成為大富翁,才會有滿足和幸福,但人若被金錢牽引而迷失,內心便以獻上物質給 神為負擔,容易失去感謝,也常只感到自己是窮光蛋,就不再獻與 神。雖然人付出代價換取物質生活,暫時享受屬世的富裕;但有錢就是任性,他們的靈魂被罪捆綁,成為罪的奴僕。約翰衞斯理的弟弟查理衞斯理,雖曾與哥哥一同成立了循道衞理教會,但後來卻被金錢沖昏頭腦,不但荒廢學業,更跟異性濫交,慶幸被哥哥提醒,才覺悟過來,不至因錢財而離棄 神;及後他更作了生命聖詩178首《奇異的愛》「怎能如此,像我這樣罪人,也蒙寶血救贖大恩?」「別樣的私慾」就是對各樣事物的貪婪和慾望。例如:追求名牌潮流的私慾、無限上網的私慾、安逸成性的私慾、婚外情的私慾、打爆機的私慾、瀏覽色情事物的私慾…。人若沒有節制這一切私慾,屬靈的生命便會倒退,陷在軟弱、無力、凋謝和枯萎,最終結不出果子。要荊棘叢生並不困難,不需要人刻意栽種,人若荒廢田地,不久後自然佈滿荊棘。同樣,假如人疏於打理內心的土壤,罪惡的荊棘便會頻生,使人成為無用。為此信徒必須常常儆醒,悔改內心的這些荊棘,並追求過被主說話和禱告的靈充滿的生活,好讓主的靈管治內心,以聖靈的火將一切荊棘燒燬。

第四,好像好土的內心。(20)請看第20節:「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內心好像好土的人,是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他們內心不像路旁般剛硬,撿走石頭,也拔出荊棘。他們內心柔軟,且被聖靈充滿。所以 神的說話好好進入、扎根,向上蓬勃成長,而且結實,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雖然當時加利利地土的肥沃程度是羅馬帝國之最;但正如沒有人天生是賊,也沒有天生就是好土。那麼,研究怎能成為好土呢?

第一是要聽道。創天造地的 神以祂的說話工作,「因為出於 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1:37)為此,信徒不要以敷衍的態度,我已經「煲到爛」,或當歷史故事來聽 神的話語,乃是要帶著懇切渴慕、敬畏、謙卑和戰兢的內心去聽 神現在給我的聲音。這時候, 神必向信徒顯出祂的旨意和引領。雖然很多人曾看見蘋果從樹上丟下,在赤泥坪的路邊,也不時有成熟的果子掉落,有時更中頭獎。這時候,內心只是埋怨說:「今日真是倒霉。」但惟有牛頓才在從中發現出萬有引力;這是因為他在不斷思索和尋覓中,在平凡裏發現了這不平凡,偉大的真理。同樣,信徒若能以懇切的心發掘 神的言語,深深默想主的說話;這時候,說話的生命力就開墾人罪惡的本性,打碎人潛藏的石頭,也拔出各樣捆綁人內心的荊棘,以至改變成為多結果子的好土。

第二是要領受。領受道是指持守和在實際生活上遵從。例如:(6:33)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是趕走人裏頭一切憂慮,與及應許和祝福的話,但要順從並不容易。惟有憑信心握著前行,首先順從實踐時,才看見 神說話的真實和奇妙,看見 神負責我的人生,無得輸;並經歷 神把滿滿的祝福賜給信徒。 神藉著祂的話語,為再次把因罪而遠離 神的靈魂恢復過來,成為 神的兒女,與信徒同在和引領他們,直到進入 神的國。人生真正蒙福的果子不是外在的成就,乃是可以過 神兒女的生活, 與 神同行。因為這時候,人生才可以得著喜樂和幸福,也可以結出人生真正屬靈和生命的果子。祈求主幫助我們聽道又領受,使我們成為好土,過結果子的人生。

總括來說,信徒要定期檢查心土。祈求主幫助我們在主的說話面前悔改罪,開墾內心的土壤,聽道又領受,以至預備好土的內心,可以結出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豐碩的果子,將榮耀歸與 神!

2018年 馬可福音 第7課 5月27日 謝馬太牧者
經文 / 馬可福音4:1-20
金句 / 馬可福音4:20
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的人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
有一百倍的。」
開始信息前,想給大家猜一個謎語。謎面是「洗耳恭聽、側耳細聽」猜一字(5秒)。當中「耳」字重複兩次,謎底也由兩個「耳」字串連而成:洗淨的耳,就是單一個耳字;另一側耳細聽,是個側面的耳,兩者結合就是個「耶」字,即耶穌的「耶」。這是否意味著,耶穌的說話需要人打醒十二分精神聆聽呢?Bingo(答對了)!今日信息經文被稱為撒種的比喻,「聽」字也合共出現了九次之多;藉此提示人聽的重要。比喻中教導人帶著怎樣的內心聽 神的說話,便產生不同的結局,也教導人過結出豐盛果子的秘訣。祈求 神幫助我們通過今日的經文,正確檢測自己的土壤,開墾內心的荒地,以至得著「好心地」,可以結出討 神喜悅的果子。
I. 撒種的比喻 (1-12)
請看第1節:「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祂那裏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裏,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由於海邊聖經學校反應熱烈(3:7),耶穌再度加開海邊佈道大會,普羅大眾都就了祂來。這時候,耶穌上船坐下宣講信息;而今次耶穌也搞搞新意思,特別以嶄新的比喻方式來教導百姓。請看第2節上:「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何解耶穌要運用比喻向聚集的群眾演說呢?
比喻一般取材於日常生活中人所能觀察的事物或自然界現象,來說明某個抽象的道理。加上,比喻本身通俗顯淺、老少咸宜,叫3至80歲的人都易懂掌握,亦好讓聽見的人作出反思。尤其當人重複遇見相同的事物時,便越來越明白,被提醒和受啟廸。靈活運用比喻,可讓內容生色不少,把重要的教訓留在人的腦海裏,效果遠勝於平鋪直述。戰國時期,一位思想家叫惠施,他是莊子的老友記。一次他在跟魏王面試宰相一職時,被人刁難故意要求王不准他用比喻講話。那時惠施反駁:「假如有人不知道甚麼是彈射器,然後向對方回答:『彈射器的樣子就好像彈射器那樣啦。』怎能令人明白呢?」接著又說:「彈射器的形狀像弓,並用竹條作弦。」魏王說:「這樣說就能明白了。」事實上,曾有著名學者形容:「講道若不用比喻,就好像建築樓房時;四面牆壁不留一扇窗戶,既不透光也不通爽。」
請看第3節上:耶穌在教訓之間,對眾人說:「你們聽啊!」藉此喚起各人的注意,「聽啊」”Listen”就是叫別人特別關心和集中精神去聽的意思,也表示接下來的說話十分重要。這好比摩西昔日教訓以色列人第一要緊的誡命時所說的話:「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申6:4,5)
之後,耶穌講怎樣的比喻呢?請看第3-8節。或許沿著海岸正是革尼撒勒平原,再望便是一帶起伏的崗嶺;在山坡和田野中,有撒種和收割的人在忙碌著。耶穌看見這幅景象,便開口說:有一個撒種的人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種子落在路旁,就是農夫和家禽行經之地,於是飛鳥來搶灘,連多謝都無句便咕一聲把種子吞了。又因巴勒斯坦的地質主要由石頭組成,隨處可見;所以每逢暴亂時最方便的武器也是石頭。有些種子便落在土淺石頭地上,土既不深,火速發苗,但因沒有根,日頭出來一曬,於日光浴中因吸取不到水份就夭折。有些種子落在荊棘裏,這由於一些農夫只在第七年休耕期才清除雜草,卻沒有把地裏荊棘的根一併剷除;在春風吹又生下,使它們卷土重來,以至種子成長至某階段被荊棘擠住,就不能結實。最後,有些種子落在泥層深厚、肥沃和鬆軟的好土裏,就發芽、扎根、成長、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這比喻要講的重點是甚麼呢?同一的人播一樣的種子,卻出現四種迥然不同的差異,全在於人聽道的內心,並惟有改良為好土,才是多結果子的關鍵。
接著,耶穌又向聚集的人叮嚀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9)何謂有耳可聽呢?在人的生理反應中,聽力是最後才消逝;換句話,就是最後受影響的感官,很多人直到死亡前一刻仍有聽覺。所以,即使是瀕臨死亡,或陷入昏迷狀態的病人,人仍然相信他們能夠聽到別人在他們耳邊說話的聲音。我也曾在岳父大人彌留之際,在他耳邊誦讀哥林多前書15章的復活篇,盼望把握生命中最後機會向他傳福音;至終他也蒙恩接受了基督返回天家。正如諺語有云:「別把好話當作耳邊風。」一次,英國著名牧師司布真,被邀請到某所可容納數萬人的大禮堂講道。他事前先到那裏視察環境。其間朗讀了一段經文(提前1:15,16):「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那時,恰巧有個泥水佬修葺屋頂,頓時覺悟自己是個罪人,便認罪悔改信主得救。就是這樣,儘管只是一次偶爾的機會,也為聽見的人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信心是從聽 神的說話而來,罪得赦免和永生,以及 神的國臨到內心也是藉聽道而來。祈求主幫助我們有可聽的耳朵,能帶著屬靈和要聽見的懇切渴慕,珍惜並用心聆聽 神話語的機會,以至得著 神的國和永生。
請看第10節:「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祂這比喻的意思。」那日散band後,各人百鳥歸巢,但仍有人騎劫耶穌,他們就好像下課後仍圍堵老師的「問題學生」;想知道耶穌教訓這比喻的意思。 神的兒子耶穌沒有嫌他們是「煩人」,反倒喜悅他們的提問,便對他們說甚麼呢?請看第11,12節:「耶穌對他們說: 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耶穌這番話不是要搞分化,也不是自掌嘴巴。奧秘是寶貴和隱藏的。人將自己深愛的寶貝或家傳之寶放在夾萬和保險箱,但 神將 神國的奧秘掩蓋,絕非不想公諸於世,乃是只將這奧秘賜給那些以 神國的奧秘為有價值和竭力尋找追求的人。林肯說:「我相信聖經是 神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科學巨人牛頓也說:「聖經是一本好書,有很多可信靠的憑據。」 神的說話如同珍珠極之貴重,惟有人視 神的話如珠如寶,就曉得屬靈世界的奧秘和愈發成長。相反,外人猶如刨出一級國寶,產自BC5000的陶鷹鼎,卻拿去做餵雞的食盆一樣;除想到自身利益外,對 神的說話莫不關心。這樣的人最終因不能從罪中回轉過來而經歷罪得赦免,進入 神的國。祈求 神幫助我們不要成為外人,以明白 神國的奧秘為最有價值和寶貴,可以成為世上真正蒙福的人。
II. 耶穌解釋撒種的比喻 (13-20)
請看14節:「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過去,日本人發展了不少所謂的「道」:如茶道、花道、劍道、柔道…。但在比喻中,種子所指之道,乃 神的說話。據知種子隱藏的生命力超強,曾有日本植物學家把一粒在埃及古墓中發現,將近千年的蓮花種子栽植,竟能發芽生長! 神的道也是這樣,數千年前古老的聖經,只要撒在人的心土,蘊含活潑的生命也可以成長並結出偉大的果子。(彼前1:23)說:「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 神活潑常存的道。」但按著種子落腳地不同,出現懸殊的戰況,有的全軍覆沒,有的凱旋而歸。耶穌在比喻中提及四種地土,正好反映人聽 神說話的心田。
第一,好像路旁的內心。(15)請看第15節:「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裏的道奪了去。」路旁是指經年累月遭人踐踏硬化的地。落在路旁的種子不能探進泥土,反而被人踩扁,或遭搵食的雀鳥啄盡。內心好像路旁地的人,有如路旁般硬,即使聽 神的說話,卻不能滲透內心,結果撒但以9秒9前來將撒在人心中的道奪走。有甚麼使人內心變得好像路旁呢?有形容人的心隨年紀成長,被世上各種事物,好像世上的哲學、無神論思想、人本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層層疊包裹著,以至造成堅硬的外殼。
耶穌在這裏特別強調撒但的工作,撒但竭力做的,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將撒在人心裏 神的說話搶掠;並用非常手段,將偏見、不信和驕傲放在人的心中,叫人不接受 神的說話悔改,反倒不斷合理化自己的罪。即使是信徒,倘若犯罪後長久不悔改,內心也會變得愈來愈剛硬。使徒保羅在傳道旅行期間,在雅典向伊壁鳩魯和斯多亞兩門學士傳講福音,那些哲學家內心如同路旁地,沒有一點迎接福音的空間。但縱使這樣的人進入 神的國太難,也絕非判了他們死刑,毫無轉機;但需要 神的大憐憫。
《鐵證待判》是美國護教學家兼聖經研究專家麥道衞(Josh McDowell)的一部護教作品,他從聖經、耶穌及歷史等各範疇論述基督教的可靠性,與及駁斥那些反對基督教的觀點和現象,藉此幫助信徒更有效地傳福音和領人信主。但原本筆者在未信主前,是個反對基督信仰的狂熱份子,他強烈譴責:「聖經是甚麼書?為何要慶祝聖誕節和復活節?」且深信聖經與科學全不配合。他用很多方法反對聖經,又極力攔阻人信耶穌,甚至為推翻基督信仰而走遍天涯海角搜集資料及做研究。但出乎意料地,作者面對基督信仰不容推翻之鐵證,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聖經真是可信的!」今天,他更四處去宣傳聖經的真確性。為此,信徒需要不灰心以禱告來擊打撒但的工作,並掙扎在 神的說話前悔改,開墾剛硬了的內心。(何10:12下)說:「你們要開墾荒地,等祂臨到,使公義如雨降在你們身上。」不論信徒自己或羊群現今的屬靈境況如何,只要為到剛硬的內心悔改,以眼淚禱告,開墾荒地;聖靈便如恩雨降下滋潤,使硬地變為良田。
第二,好像石頭地的內心。(16,17)請看第16,17節:「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但他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這樣的人跟內心好像硬掘掘的路旁比較,對說話反應不錯,如同海綿寶寶聽道時立刻歡喜領受,擁有滿腔熱情和熱忱,甚至也殷勤查經和參與聚會。但他們有何致命傷呢?他們仿似衝動派掌門人情感飄忽,這樣歡喜快樂的信仰生活不過短暫,一旦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便放棄信仰。在比喻中,用日頭象徵患難、逼迫。今年除了是歷年最早發出酷熱警告,同時亦打破連續攝氏33度或以上高溫的舊紀錄。太陽很猛烈,使人不喜歡;但太陽本是好的,是能量之源,植物更需要陽光來做光合作用。由此可見,患難表面不好,但實際是好;而且不單止好,更是不可缺少。就如太陽對地球是不可或缺,人如果無經過患難便不能成長;尤其患難使人脫離地上虛假的盼望,可以將永恆的盼望擺在天上。因此患難一方面是必然和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也是幫助人在磨練中更加強壯。有些人心想,如果信仰生活中沒有逼迫就不會跌倒;但這想法是錯誤。問題不在於患難,而是人心裏沒有根。
他們內心的土地外表看來柔軟,但淺土裏面隱藏了頑石,仍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無法扎根。好像人心中的偶像,愛世界的石頭,不想過捨己、背十字架的信仰生活…。若不打碎裏面隱藏的石頭,當為主和福音付出代價、承擔痛苦和損失,無根的問題便浮現,最終因不能持守而返回世界。雖然如此,世上並沒有無堅不摧的石頭。當種子落在石頭的縫隙時,種子的生命力也可以成長至完全戳破石頭和扎根。即使在人內心隱藏著剛硬的大石,只要每日把 神說話的種子撒下;到了時候,必然使石頭粉碎。雖然彼得在耶穌的呼召時立刻起來跟從,但在他靈魂深處仍隱藏了自己的夢想、理想和野心的石頭沒有顯露。終於在十字架的患難面前,他三次否認耶穌而跌倒,甚至返回加利利海捕魚。但遇見復活主的探訪後,他因耶穌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希13:8)。這份不變的愛徹底打碎了他內心一切的頑石,使他成為立在磐石上扎根的使徒,可以忍受第一世紀如火般的逼迫和試煉,成長為世界歷史中的屬靈巨木。
第三,好像荊棘地的內心。(18,19)請看第18,19節:「還有那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內心像荊棘地的人,雖然他們能夠成長至某個水平,可惜在結果子方面,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因內心不時被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捆綁,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把道擠住了」的意思是使 神道的種子被荊棘吸盡了結果子所需用的養分,最後窒息而死。的確,現今是一個充滿緊張而忙碌的社會,也是一個崇尚物質和享樂主義的社會,這三樣東西猶如涵蓋了每個人的一生。有人形容一天二十四小時,平均分配就是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閒。可是不少人在睡覺時充滿憂慮,經常導致失眠。當工作的時候,就為到追逐金錢而化身拼命三郎,近乎瘋狂;休閒期間,為滿足慾望反而更加辛苦,壓得人喘不過氣。因此,信心生活的成敗,全取決於如何除去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把 神的說話存在心裏。
「世上的思慮」是無休止的,貧窮人以為只要像富有人一樣,擺脫貧窮就不必憂慮。富有人則害怕已經有的會失去,成為貧窮而憂慮。假如種子說:「我若向下扎根,也許會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往上鑽,可能會傷到脆弱的莖;我若長出幼芽,難保不會被蝸牛吃掉,我若開花結果,只怕小孩子看了會將我連根拔起,我還是等情況安全些再作打算吧。」不過幾天後,卻入了母雞的肚腹。這是何等可惜的呢?它就如杞人憂天會塌下一樣生出很多無謂和不必要的思慮。但思慮其實是從不信 神美善的主權,與及以自己作主人的驕傲而來;相反,聖經教導信徒「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前5:7)
「錢財的迷惑」則欺騙人成為大富翁,才會有滿足和幸福,但人若被金錢牽引而迷失,內心便以獻上物質給 神為負擔,容易失去感謝,也常只感到自己是窮光蛋,就不再獻與 神。雖然人付出代價換取物質生活,暫時享受屬世的富裕;但有錢就是任性,他們的靈魂被罪捆綁,成為罪的奴僕。約翰衞斯理的弟弟查理衞斯理,雖曾與哥哥一同成立了循道衞理教會,但後來卻被金錢沖昏頭腦,不但荒廢學業,更跟異性濫交,慶幸被哥哥提醒,才覺悟過來,不至因錢財而離棄 神;及後他更作了生命聖詩178首《奇異的愛》「怎能如此,像我這樣罪人,也蒙寶血救贖大恩?」「別樣的私慾」就是對各樣事物的貪婪和慾望。例如:追求名牌潮流的私慾、無限上網的私慾、安逸成性的私慾、婚外情的私慾、打爆機的私慾、瀏覽色情事物的私慾…。人若沒有節制這一切私慾,屬靈的生命便會倒退,陷在軟弱、無力、凋謝和枯萎,最終結不出果子。要荊棘叢生並不困難,不需要人刻意栽種,人若荒廢田地,不久後自然佈滿荊棘。同樣,假如人疏於打理內心的土壤,罪惡的荊棘便會頻生,使人成為無用。為此信徒必須常常儆醒,悔改內心的這些荊棘,並追求過被主說話和禱告的靈充滿的生活,好讓主的靈管治內心,以聖靈的火將一切荊棘燒燬。
第四,好像好土的內心。(20)請看第20節:「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內心好像好土的人,是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他們內心不像路旁般剛硬,撿走石頭,也拔出荊棘。他們內心柔軟,且被聖靈充滿。所以 神的說話好好進入、扎根,向上蓬勃成長,而且結實,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雖然當時加利利地土的肥沃程度是羅馬帝國之最;但正如沒有人天生是賊,也沒有天生就是好土。那麼,研究怎能成為好土呢?
第一是要聽道。創天造地的 神以祂的說話工作,「因為出於 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1:37)為此,信徒不要以敷衍的態度,我已經「煲到爛」,或當歷史故事來聽 神的話語,乃是要帶著懇切渴慕、敬畏、謙卑和戰兢的內心去聽 神現在給我的聲音。這時候, 神必向信徒顯出祂的旨意和引領。雖然很多人曾看見蘋果從樹上丟下,在赤泥坪的路邊,也不時有成熟的果子掉落,有時更中頭獎。這時候,內心只是埋怨說:「今日真是倒霉。」但惟有牛頓才在從中發現出萬有引力;這是因為他在不斷思索和尋覓中,在平凡裏發現了這不平凡,偉大的真理。同樣,信徒若能以懇切的心發掘 神的言語,深深默想主的說話;這時候,說話的生命力就開墾人罪惡的本性,打碎人潛藏的石頭,也拔出各樣捆綁人內心的荊棘,以至改變成為多結果子的好土。
第二是要領受。領受道是指持守和在實際生活上遵從。例如:(太6:33)「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是趕走人裏頭一切憂慮,與及應許和祝福的話,但要順從並不容易。惟有憑信心握著前行,首先順從實踐時,才看見 神說話的真實和奇妙,看見 神負責我的人生,無得輸;並經歷 神把滿滿的祝福賜給信徒。 神藉著祂的話語,為再次把因罪而遠離 神的靈魂恢復過來,成為 神的兒女,與信徒同在和引領他們,直到進入 神的國。人生真正蒙福的果子不是外在的成就,乃是可以過 神兒女的生活, 與 神同行。因為這時候,人生才可以得著喜樂和幸福,也可以結出人生真正屬靈和生命的果子。祈求主幫助我們聽道又領受,使我們成為好土,過結果子的人生。
總括來說,信徒要定期檢查心土。祈求主幫助我們在主的說話面前悔改罪,開墾內心的土壤,聽道又領受,以至預備好土的內心,可以結出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豐碩的果子,將榮耀歸與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