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查經資源 主日信息 最新第I部崇拜信息
2015-09-20 下載 信息 (doc 格式) 列印文章

2015年 馬太福音 第15課                                    9月20日(第Ⅰ部信息) 岑國榮牧者

n經文 / 馬太福音 13:24-52
n金句 / 馬太福音 13:43

義人必發光像太陽一樣

「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裏,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在馬太福音13章裏,記述了七個有關天國的比喻。通過上星期信息所說的第一個比喻──撒種的比喻,我們學習到天國是從 神的說話撒在人心裏開始的。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若沒有開始的話,便不會有開花結果的可能,因此撒種的比喻可謂天國百姓重要的入門課。但開始了的天國的工程,也必須繼續發展直到得以完成,否則便成為「爛尾樓」一樣半途而廢。在今日研讀的六個比喻裏,耶穌教導我們在人心裏開始了的天國的成長、帶來的盼望和喜樂,以至最終的結局。祈求主幫助我們通過研讀本段經文,得著天國百姓的盼望,可以完成這開始了的天國的工程,直到耶穌再臨的那日。

 

第一,稗子的比喻 (24-30,36-43)

請看第24節:「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裏。」跟撒種的比喻一樣,稗子的比喻也是從一個田主出去撒種開始。撒好種當然期望收好果子,不料卻有甚麼事發生呢?請看第25,26節:「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裏就走了。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稗子的葉子跟麥子十分相似,因此成長初期,用肉眼不容易分辨出來。直到長苗吐穗的時候,僕人看見在金黃色的麥子中間,竟然混雜了黑黝黝的稗子,便氣忿莫名,想要把稗子拔出來,但主人卻有甚麼反應呢?請看第29節:「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主人知道假如這時候將稗子拔出來的話,連原本好好成長的麥子也會拔出來,因此說,請看第30節:「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裏。」主人說現在尚未是薅稗子的時候,要直到收割的日子,才將麥子和稗子分別出來。

門徒進前來,請耶穌解釋稗子的比喻,耶穌便怎樣說明比喻的含義呢?請看第37至39節。耶穌說,撒好種的是人子耶穌,田地就是世界;好種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惡者之子;那撒稗子的仇敵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請一起讀第40至43節:「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祂國裏挑出來,丟在地獄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裏,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耶穌說,正如在收割的時候,麥子和稗子被分別出來,同樣,在世界終結時,天國之子和惡者之子將會有完全不同的結局。

通過這個比喻,耶穌想教導我們甚麼呢?首先,耶穌的比喻顯明了這世界是麥子和稗子共存的世界。農夫撒好種子,假如只是收割麥子的話,是何等好的呢?但事實是在田裏,往往有稗子、雜草和荊棘一類無用的植物和麥子一同生長。稗子又名「毒麥」,是草本植物,與真菌共生,因而含有毒性,牲畜吃了會上吐下瀉,人吃了含有稗子的麵包則會頭暈噁心,甚至中毒身亡。相反,在這裏的麥子指著小麥,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有維持人生命最基本的碳水化合物,還有豐富的維他命B和礦物質等,不但可以減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對婦科病也有防治的功用。

儘管稗子和麥子的價值有著天淵之別,但它起初的樣子卻和麥子十分相似。耶穌在第41節說,稗子是一切叫人跌倒和作惡的。有甚麼是疑似福音信仰、事實卻是叫人跌倒和作惡的呢?那是沒有十字架、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的信仰,也是沒有對 神說話絕對的態度、相對主義的信仰。十字架的福音才將生命的糧賜給人、叫人得飽,使人擁有勝過世界和罪惡的能力;但人本主義和相對主義的信仰卻叫人與這世界同化,最終因罪惡和不信的毒素而失去信仰和生命。

在昔日,魔鬼將稗子撒在耶穌的首席門徒彼得心裏,叫他以說話阻止耶穌行走十字架的道路;在今日,勤力的魔鬼也像吼叫的獅子,看準機會將稗子撒在人心裏。一旦不儆醒,屬靈上睡著了,內心被世界的事物奪走的話,仇敵便來,將稗子撒在他心裏。因此,我們要儆醒握著 神的說話,建基於十字架的福音信仰過生活,才能在這麥子和稗子共存的世界裏,成長為討 神喜悅的麥子。

其次,天國不是薅稗子的工作,而是栽培麥子的工作。在比喻裏的僕人,看見稗子在麥子中間長起來而感到忿怒,想薅稗子出來。很可能他想到以後灌溉和施肥時,水份和肥料竟然同時間落在麥子和稗子身上,便感到徒然和浪費時間;也想稗子很可能影響麥子的成長,便感到「不薅不快」。但田主卻說:「不必。」因為在泥土的深處,麥子和稗子的根有相連的地方,假如不小心的話,連麥子也會無辜地被拔出來。因此田主並沒有以跟稗子爭戰為目的,乃是以專心養育麥子為目的,直到最終收割麥子為止。

我們何時會好像僕人那樣想薅稗子出來呢?我們服侍校園的靈魂時,看見人心裏成長的稗子,有時候想快快以說話將稗子薅出來,以洩心頭之快,甚至以為稗子一日不薅出,便一日不能服侍。有時候看見充斥著罪惡的世界,也想 神怎能任憑他們,不將惡人薅出來,因而變得忿世嫉妒。但稗子的比喻告訴我們,天國不是藉著薅出稗子而成就,乃是藉著好好地栽培在一個人心裏所撒的好種子、就是福音而成就。假如只是望著人裏頭的稗子,變得血氣而勉強要將稗子拔出的話,不但會破壞原本悉心栽種的麥子,自己也失去繼續栽培麥子的力量和盼望。因此,我們要曉得薅稗子的工作是 神做的,我們要專心做的是撒種的工作,並且竭力栽培在人心裏所撒的福音的種子,以至福音在一個人心裏扎根和成長起來。

最後,在世界的末了,惡人要受審判,義人在父的國裏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表面看來,不信的人似乎在世上享平安,財富也加增;相反義人卻受患難,忍受貧窮。詩篇73篇的筆者便因而心懷不平,向 神抱怨說自己潔淨內心只是徒然;但直到他進入 神的聖所,他才明白到惡人的結局,知道 神必定審判惡人,叫他們轉眼之間成為荒涼。大衛在詩篇37篇裏也這樣說:「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因為他們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草快要枯乾。」(詩37:1,2) 我們容易只看這世上帶著相對和人本主義的信仰,滿足自己和享樂為中心過生活的人,似乎過有智慧和幸福的生活,便羨慕這樣稗子的信仰,想過這樣舒適和沒有十字架的信仰生活。但稗子的比喻告訴我們,人生必定有終結的一日,世界也必有審判的日子,到那時,主要差遣天使,將稗子信徒從麥子信徒中挑出來,丟在火爐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相反,義人的結局會怎樣呢?請一起讀第43節:「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裏,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義人就是那些捨己、背起主交託的十字架到底的信徒。義人必在父 神的國裏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這表示要得著比起世上任何的榮耀更大的榮耀。在世上不信和人本主義的信徒,與及那些擁有著財富、名譽和地位的人,似乎得著太陽一樣的榮耀;但在世界末了那日將會完全逆轉:那些為了撒福音的種子而勞苦,被人拒絕而看來憂愁的牧者們,臉上必會發出燦爛的光和笑容;那些為了清早起來禱告,看來常常不夠睡的主的僕人,臉上必洋溢著陽光少年充沛的氣息;那些為了持守信心和服侍主,忍受健康的試煉的弟兄姊妹,必得著強壯和不朽壞的身體,臉上充滿復活的榮耀。到那日,他們必戴著榮耀的冠冕,走在精金的道路上,在天國裏與主一同永遠作王。這就是 神應許要賜給義人的勝利和真正的賞賜。祈求主幫助我們帶著這清楚的盼望和確信,不灰心地撒福音的種子,以真理的說話養育 神交託的靈魂,栽培他們成為麥子,可以被主使用並且同得天國的榮耀。

 

第二,芥菜種和麵酵的比喻 (31-35)

請一起讀第31,32節:「祂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裏。這原是百種裏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在這裏的芥菜,跟中式的芥菜豆腐湯的芥菜不同,是來自中東的芥末,種子可作調味之用。芥菜種直徑只有三毫米,是百種之中最小的。只是看芥菜種的外表的話,不能對它擁有甚麼期望,但芥菜種長大以後,卻成長為三至四米高的灌木,連天上的飛鳥也宿在它的枝上。為甚麼耶穌不將天國比喻為大粒的椰子,又或者美麗的蒲公英種子,而是比喻作芥菜種呢?耶穌通過這個比喻想說的是甚麼呢?芥菜種的比喻告訴我們,偉大的工作是從最微小的事和最卑微的人那裏開始。若我們想成就偉大的事的話,要好像芥菜種那樣,從微小的事做起。

神呼召如同芥菜種、極卑微的一個人亞伯拉罕,將說話的種子撒在他心裏,開始天國的工作;主耶穌服侍福音工作時,也集中栽培好像十二粒芥菜種那樣、軟弱的十二門徒;使徒保羅開拓腓立比教會時,也從將 神的說話傳給一個微不足道的婦人呂底亞那裏開始。

在這比喻裏,樹木象徵著一個校園、一個社會和一個國家。耶穌說:「等到長起來…且成了樹…」雖然我們不知道這須要多久,或許是幾年、十幾年,又或是直到我們的下一代,但芥菜種必會成長起來,這是不容置疑的。芥菜種裏面有無限的生命力和可能性,所以農夫將種子種在地裏時,絕不會懷疑到底種子會否長起來呢?抑或只會維持原狀的呢?乃是擁有信心和盼望,種子必定可以成長為大樹,所以盡力出去撒種。我們也要確信, 神通過我撒出去的 神說話的種子、禱告的種子,必會使天國在一個人心裏成長起來。

請一起讀第33節:「祂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三斗麵粉大約重四十公斤,是足以叫一百個人吃飽的份量。但叫這樣大團的麵粉發起來的麵酵,只須要一兩茶匙;這樣看來微少的麵酵,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使全團麵粉發起來。耶穌通過這比喻想說的是甚麼呢?芥菜種比喻說天國外在擴張的能力,麵酵比喻則是說天國內在改變人的能力。麵酵雖然無色無味,卻是在造麵包所必須的,會使麵包變得鬆軟、芳香和富口感;同樣,天國的福音使本來好像無酵餅那樣、硬磞磞的我們,改變為柔軟和滋味的人生。麵酵一旦進入了麵團裏,化學作用便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麵團全團發起來為止;同樣,臨到一個人心裏的天國,也有能力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內心和整個人生。祈求主使我們好像麵酵一樣,成為因著福音而改變的一個人,叫我們身處的家庭、校園和社會得改變;又祈求主幫助我們成為這時代的芥菜種,可以成長為屬靈的巨木,並且帶著確信出去撒 神說話的種子、禱告的種子。

 

第三,藏寶、尋珠和撒網的比喻 (44-52)

請一起讀第44節:「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當時因為戰亂的原故,很多有錢人為怕財物被奪走,會將財寶藏在地裏面。很可能在打仗後,田主再沒有回來,這塊田便易手給另一個主人,財寶便一直埋藏在地裏面。直到有一日,租用這塊田的農夫開墾這塊田,怎料鋤頭忽然被卡住了,一挖之下,便發現了驚人的寶藏。於是他將自己一切所有的變賣了,歡天喜地地向田主買這塊地。別人看他用重金收購這塊極之平凡的地,還不時暗笑,便以為他傻了;惟有這人才知道這塊地的價值,是他變賣的一切所不能媲美的。

耶穌通過這個比喻想說的是甚麼呢?通常人都只是以外在可見的榮耀和華麗為寶貴,欣賞開得艷麗的花,渴望住在豪華裝修和寬敞的房屋,羨慕那些擁有社會地位和得人承認的人。人都只是注目於外在顯露的、地上看得見的榮耀。即使那是藏了寶貝的地,很多人卻只看它上面種的不過是一些不值錢的瓜瓜菜菜,便不加思索地踐踏,快快地走過去。

但耶穌說,天國是那藏在地裏的寶貝。哥林多後書4:18說:「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肉眼可見、手可掌握、顯露出來的財寶,表面看來相當好,卻是暫時的,時間一過去,便歸於無有,如同清晨的一片雲霧消失。因此使徒約翰也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 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一2:15上,17) 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終必過去,惟有天國的寶貝才是真正的財寶,是存到永遠的。

儘管世上很多東西用錢可以買回來,卻有些寶貝並非用錢可以衡量的。有甚麼這樣的寶貝呢?海倫凱勒在她著名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便道出了她何等渴望得看見。書中的大意是這樣的:「假如因為某種奇蹟,我可以睜開眼睛看見三日,第一日,我會把所有親愛的朋友都叫來,定睛凝望他們的臉,將他們銘刻在我的心上;第二日,我要在黎明起來,仰望那黑夜變為白晝的壯麗奇蹟;第三日,我會去到紐約帝國大廈的頂端,俯視這城市和了解人們的生活。」

在藏寶的比喻裏,配得我們變賣一切所有來得著的寶貝是甚麼呢?那是耶穌。使徒保羅在歌羅西書2:3,9裏這樣說:「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祂裏面藏著。」「因為 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裏面。」從前保羅以世上的成功、名譽、權柄和財富為寶貝,直到當他遇見耶穌後,才曉得過去一直所追求的不過是糞土,跟耶穌的價值完全不能相比,他便為到得著真正的寶貝耶穌,變賣自己的所有,他在腓立比書3:8說:「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摩西本來享受作法老王子的榮華、富貴和特權,但他的靈魂只是感到空虛,他隨從肉體的情慾和享樂過生活時,沒有任何的幸福和喜樂;直到當他長大了,他明白到天國的寶貝比起埃及的財物更寶貴,他就拒絕作法老女兒之子,寧可與 神的百姓同受苦難,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 (來11:24-26)。就是這樣,惟有耶穌才是配得我們變賣一切所有來得著,是真正有價值和永恒的寶貝。

信心生活就是為了得著天國的寶貝耶穌而變賣我的一切。表面看來,變賣我的青春、時間、物質和所有來跟從耶穌,似乎會失去所有而滅亡,但這樣的人得著耶穌越多,得著天國的豐盛和幸福更多,反而得著了一切。祈求主幫助我們曉得真正的寶貝不是在這世上的,而是耶穌基督,以至我們為了得著耶穌而變賣所有,成為有智慧的人。

請看第45,46節:「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在今日,鑽石是最貴重的珠寶,但原來雕琢鑽石的技術從十五世紀才開始發展,因此珍珠是昔日最有價值的。在比喻中的商人,四處尋找更大和更有光澤的珍珠,終於發現了這顆世紀珠子,他就變賣他一切所有的將珠子買下來。這比喻跟藏寶的比喻有甚麼不同呢?藏寶比喻中的人偶然地發現寶貝,但尋珠比喻中的商人卻主動地尋找珠子;在前者,寶貝的價值沒有顯露出來,但在後者,珠子的價值卻清楚讓人看見,這就好像耶穌崇高的愛和謙卑、美麗的品格是人所皆知的,因此吸引人過信心的生活。

兩個比喻的共同之處,則在於兩個遇見寶貝的人,都是變賣一切所有的來得著那寶貝。事實上,有商人即使知道那是好珠子,也未必會變賣所有的來買回來,這是因為他只滿足於現在所有的,又或者害怕會受損失。實在,知道寶貝的價值,和為了那寶貝而變賣一切是兩回事。但可以肯定的是比喻裏的商人絕不會受損失,為甚麼呢?因為他是商人,商人是絕不會做蝕本生意的;他必然衡量過這顆珠子的價值,也深知變賣所有去買這顆珠子必然有賺,是明智之舉。我們又是否知道天國的價值呢?為了得著天國的寶貝耶穌,我們現在變賣了甚麼呢?耶穌實在是配得我們變賣一切所有的、重價無比的寶貝。懇切祈求主幫助我們,為要得著天國的寶貝耶穌,變賣我的時間、青春、物質和所有,以至我們可以像那個遇見寶貝的人一樣,經歷大大的歡喜和感激。

第47至50節是最後的比喻,就是撒網的比喻。請看第47,48節:「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裏,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裏,將不好的丟棄了。」跟稗子的比喻一樣,撒網的比喻講述有關地上的教會。就如網圈住水中各樣的魚,教會也聚攏各式各樣的人。漁夫當然揀好的魚收在籃裏,將壞的和死了的魚丟掉。世界的末了也是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耶穌藉此重覆教導我們要成為好的魚,就是過義人的生活,以至我們可以被收進天國。

請看第51節。耶穌教訓完六個天國的比喻後,問門徒說:「這一切的話你們都明白了嗎?」門徒說:「我們明白了。」雖然耶穌所教訓有關天國和救恩的價值觀,跟當時的人的想法截然不同,但門徒擁有好土的內心,接受和明白這一切的說話。耶穌於是怎樣稱這樣的門徒呢?請看第52節:「祂說:凡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裏拿出新舊的東西來。」文士是教訓聖經的人,但當時的文士並不明白聖經的中心是耶穌和天國,只是將律法和聖經知識教導人,不了解聖經真正的意思。但耶穌幫助門徒深深明白舊約聖經裏有關耶穌和天國的說話,以至他們可以將聖經的說話靈活地應用和教訓人,這樣的他們是受教的天國的門徒,可以隨時隨地將新舊約的說話從庫裏拿出來使用。主也盼望使用我們作這時代天國的門徒、出色的聖經老師,祈求主幫助我們懇切研讀聖經,熟練新舊約的說話,以至可以揮瀟自如地運用 神的說話,拯救一個靈魂。

總結以上六個比喻,天國是有無限成長可能的芥菜種,是擁有爆炸力和影響力的麵酵,叫一個人徹底改變過來;天國又是藏在地裏的寶貝,是重價的珠子,配得我們變賣一切所有的來得著;天國亦是在世界末了的日子,義人和惡人分別出來,義人要在 神的國裏發出光來,發出比太陽更耀眼的光芒。祈求主幫助我們以耶穌為真正的至寶,為要得著這寶貝更多而變賣更多,以至成為擁有天國寶貝的蒙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