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查經資源 主日信息 最新第I部崇拜信息
2025-01-19 下載 信息 (doc 格式) 列印文章

2025年 新年營 主題信息 第2課

經文 / 彼得前書 5:1-14
金句 / 彼得前書 5:3

作羣羊的榜樣

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

 

新年快樂!感謝 神,在新年把研讀《彼得前書》的恩典賜給我們。有人說,《彼得前書》是「苦難的書信」,是彼得寫給面臨苦難的信徒。彼得寫作前、後書不久,便昂然為主殉道。今日我們讀到的第5章,可說是作長老的彼得對蒙恩信徒最後的勸勉。

使徒彼得寫作此信,有兩個目的。他在5:12說:「我略略地寫了這信……勸勉你們,又證明這恩是 神的真恩。你們務要在這恩上站立得住。」第一個目的,是讓信徒更深認識自己所領受的恩典(彼得形容這是「神的真恩」),這恩包括我們昔日重生的恩典(1:2,3),現在正在經歷靈魂的救恩(1:8,9; 2:2,3; 3:21),以及將來所要得著的全備救恩(1:13; 4:13; 5:4)。第二個目的,是要勸勉信徒面對百般的試煉,要靠賴 神的恩典站穩,作主榮耀的見證。

在昨日的信息裏,我們重溫昔日自己蒙受的,是何等大的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亡復活,重生了我們;並且如今,因著信,我們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在今日的信息裏,我們更清楚看見,「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1:13),就是牧長要將「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賜給我們。這是我們活潑的盼望!是我們信心生活背十字架的榮耀動力!

 

彼得是怎樣開展第5章呢?請看第1節:「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對比第1-4章,筆者寫信給「分散」、「寄居」的信徒(即全教會),第5章主要的對象,是寫給教會的長老:“To the elders among you.” 「長老」不淨指著年紀大,更加指著擁有一段很長的信心經歷,見證教會的建立和成長的人,是教會裏德高望眾的牧者。引申來說,亦指每一個蒙主的道重生,跟耶穌擁有深刻經歷的人。彼得有說話要跟作長老的說。

首先,彼得先自我介紹。第一,「我這作長老」的,原文是「我這同作長老的」“I… a fellow elder”,意思是他並無甚麼特別或過人之處。如果他要強調自己的輩份,他大可以自稱「使徒中的使徒」、「我是最先蒙主呼召的」,是「長老中的長老」。然而他只說:「我這同作長老的」,表示他並無以自己在教會裏的地位、跟從主的日子之久為強奪。第二,他形容自己是「作基督受苦的見證」,除了見證基督被釘十字架,亦指著他身上有「基督的死」、「為義受苦」的印記。第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指著他深信將來自己要在基督的榮耀裏有份。而「同享」一詞,指著這榮耀並不是彼得獨有,乃是屬於每一個受大憐憫、參與基督苦難的眾弟兄。

 

彼得有甚麼跟同作長老的說呢?請看第2,3節:「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 神的群羊,按着 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在服侍 神的群羊上,彼得有三件事要提醒長老。

 

第一,不要覺得被逼而作這事:「按着 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2上) (not because you must, but because you are willing, as God wants you to be.) 甘心的愛,是最美麗的。去年夏令營,我們從Dancing Team的服侍領受大大的恩典,因為感受到他們的甘心和火熱。

在此,亦分享一個舊約裏的故事。大衛有三十個勇士,他們都是甘心大衛和獻上生命的。其中有三個勇士,在大衛藏身亞杜蘭洞的日子,聽見大衛想念家鄉,說:「甚願有人將伯利恆城門旁、井裏的水打來給我喝。」這三個勇士便闖過非利士人的營盤,從伯利恆城門旁的井裏打水,奉給大衛喝。大衛省悟到這些水是他們的血,是他們的生命,就將水奠在耶和華面前,不敢喝這水(撒下23:13-17)。這是何等動人的事!並無人命令他們這樣做,是他們自己願意的。大衛愛他的羊(撒上22:2),他的羊亦忠愛大衛。這亦是主與每一個重生信徒之間的愛。沒有人一開始是被迫服侍羔羊的。蒙大憐憫、經歷重生的我們,聽見主內心的呼召,為了回應主的愛,我們便帶著甘心和樂意,餵養主的羊。(約21:15) 無論主要我往哪裏去,我也願意去;要我作甚麼,我也如同大衛的勇士,冒死去做。相信收信的長老都是一樣。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長老要承擔的事情多了,亦複雜了。他們要比其他人更捨己,照顧教會的需要。再加上教會面對內憂外患,長老的日子就更難過。久而久之,牧者帶著一種「必須做」(must) 的責任感承擔服侍。責任感跟使命感不同,一個是出於勉強,一個是出於甘心。最可怕的是,我以為自己很努力、很忠誠地承擔「使命」,但其實我一點也不快樂。如果我們照顧家庭、承擔工作、教會服侍,都是出於責任感,我很快便會虛脫,而且會有抑鬱。

彼得說,不要出於責任,不要出於勉強,乃要出於甘心。我們是出於甘心,還是勉強,羊群是知道的。他們會知道牧者是被迫地服侍他們,還是樂意地服侍他們,又知道我們現在是否感到幸福。如果羊群感受不到牧者是樂意和幸福,有機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羊悄然離開教會;二,羊好像牧者那樣,麻木地留在教會。有人說,兒女就像父母的一面鏡,某程度上反映父母的面貌。羊也像牧者的一面鏡,某程度上反映牧者的狀態。我們現在感到幸福嗎?

 

第二,不要計算:「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2下)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這裏所說的「貪財」,是渴望得到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某些教會會高薪聘請傳道人,詩班的指揮也有薪金。但如果這些金錢成為服侍的動力,便不是樂意的獻上。彼得說,服侍主的羊,不應該有任何利益的計算,否則就不是服侍主的羊,乃牧養自己。我們或許不會因為貪財而服侍羔羊,相反,我們常常解開錢囊請羊群吃飯。然而,我們委身服侍,是單純因為耶穌的愛,還是想在羊群身上得著一點好處,例如羊的承認、感激、愛戴?在學校裏,有些選修科老師會在中三級mark定一些資質好,又勤力讀書的學生,游說他們修讀他那科;又游說成績不好的學生,可以修讀某某老師的科目,以致他「教」出來的學生,個個也能在DSE勇奪佳績,得到校方的高舉。(他是服侍羣羊,還是用羊來謀取私利呢?)亦有作父母的,因為私心,極度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無間斷地為子女安排補習和興趣班,「谷」子女入名校,又經常與其他孩子比較,他們被冠名為「虎爸」、「虎媽」、「怪獸家長」。作牧者的,若因為私心,傳福音的時候,便只會揀一些「乖」的、「聽話」的服侍,對於那些睇個樣都冇乜盼望的,便捨其而去。而服侍羔羊的時候,又會chur羔羊參與各樣的聚會,催促羔羊成長,變成了「怪獸牧者」。作長老的,不可利用耶穌用寶血買贖回來的靈魂,來建立自己。牧者們是已蒙受大憐憫,得著今生和來生的許多賞賜,如果還想進一步在羊群身上得好處,是多麼貪婪的呢!所以,我們要去除一切的私心,帶著最單純的動機,牧養主的羊。

 

第三,不要發號施令,要以身作則:「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3) 有時牧者並不是想享受權力和「話事權」,但是當看見羔羊的情況不太理想,甚至看見他們悖逆、一些破壞屬靈器皿的行為,便感到氣憤,想行使「牧者的權柄」,試圖改變或控制他們。我相信,教會裏年長的牧者和宣教士,所忍受的頂撞、見到的問題一定更多。似乎,再不出手干預、轄制,羔羊便會走樣,團契就會倒塌,教會就會瓦解。然而真正的牧長,是耶穌基督。出於血氣的轄制,其實是缺乏對 神的信心。牧者要守護羣羊、維護教會的熱心是好的,但是同作長老的彼得,勸導長老不要轄制,情願作榜樣。

耶穌在世的時候,也不是轄制父託付祂的,反而謙卑,作他們的榜樣。門徒想控制聚會,禁止人帶小孩來到耶穌跟前,耶穌卻懷抱小孩,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路18:16)  有人奉主的名趕鬼,卻沒有跟從耶穌和門徒,耶穌亦沒有禁止。門徒自高,爭誰為大,耶穌卻是首先謙卑,洗他們的腳,作他們的榜樣。門徒打從心底,尊崇耶穌是他們的師尊、他們的主,耶穌則對他們說:「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3,14) 與其發施號令,耶穌情願作榜樣。在危難面前,耶穌不是叫門徒拔刀、護駕,而是站在羊的前面,保護所託付祂的。

榜樣的力量,比說話更大。我們很想子女自幼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好的方法不是逼他們,而是自己喜歡看書,拿起本書讀得津津有味。在吃方面,我絕對是女兒的榜樣,我喜歡吃東西,女兒也很喜歡吃東西。有時候女兒在吃飯時離開座位,我便說:「你不吃,我便全都吃掉了。」她便馬上返回座位,不容我吃她那份。照樣,作牧者的,不需要強迫羔羊吃天糧、寫所感,而是自己每日都享受 神的說話,享受禱告。亦不需要催促羔羊去服侍,而是牧者靜靜地服侍。當牧者帶著熱情背起十字架,樂此不疲地服侍主、服侍人,羔羊自然被我們的生命吸引,要看看這十字架裏有甚麼奇妙力量。

 

出於甘心,出於樂意,懷著單純的動機牧養 神的群羊,作羣羊的榜樣的,將要得到怎樣的賞賜呢?請看第4節:「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牧者得的賞賜,不是從人而來,而是牧長耶穌所賜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這是信實之主的應許。故此,作長老、作牧者的,縱然在牧養羣羊時受損失,內心有傷痕,但是單單仰望主為我們預備、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便能歡歡喜喜,不動搖地站在 神的恩典中,承擔牧者的職份。

 

似乎第5章是針對長老而寫的,但是第5節亦簡要談及「年幼的」:「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5上) 「也要」(in the same way),代表以上的教導,亦適用於教會裏年幼的。終有一日,年幼的會變成年長的。年長的會牧養再年幼的,作他們的榜樣。

年幼有甚麼特徵呢?小組研經的時候,問了在場最年輕的榮基牧者。他說:「年幼的有用不盡的精力,單純,雖然駁嘴很叻,有自己的諗法,但其實內心很單純。」他說的不是自己,而是CBF的少年人,看見他們精力充沛,便覺得很累,自己已經變成年長。

年幼就是這麼單純、充滿熱情。教會裏有年幼的,就有活力。而且年幼的,若握緊著正確的方向,就有無限的可能性。不過年幼的,容易因為大有信心,而陷入驕傲。所以彼得勸勉年幼的,要順服年長的,從而成就 神的旨意。「順服」不是表面的服從,而是徹底的降服。即使個人不喜歡、不認同長老的做法,都要存心順服。這是何等難做到的呢!

 

教會面對的一個試煉,就是年長的不能接受年幼的,年幼不能夠順服年長的。年長的可能覺得年幼的有太多自己的意思,悖逆,不聽話,驕傲;年幼的則覺得長老是「老屎窟」,恃老賣老,脫節,守舊,跟不上這時代。年輕長老和年長長老意見不合,卻不方便讓羣羊知道。彼得勸勉他們甚麼呢?請看第5節下:「就是你們眾人 (All of you) 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信徒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不是因為對方可愛,做到好榜樣,所以我順服;而是即使對方做得不好,我依然謙卑、順服,為甚麼呢?因為 神喜悅我們這樣。 神恨惡驕傲的人。無論你何等正確,倘若你狂妄自大, 神便會阻擋你,跟你反對;相反,即使你諸多不足,只要謙卑, 神便會賜恩給你。所以,即使我不喜歡年長的長老,都要謙卑服從;年幼的做得不好,作長老的也要謙卑,尊重他們。當我們彼此謙卑,服在 神大能的手下, 神便會按時候高舉我們,並且高舉我們的教會,作這時代的榜樣。(6)

 

請看第7節:「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因為祂顧念你們。」面對教會裏似乎不能解決的問題,彼得勸勉我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 神會為祂的名,引導我們走義路。我們只需要心懷謙卑,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因為 神關心我們每一個。

請看第8節:「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對於憂慮、不相信 神懷抱的人,魔鬼便化身成獅子。憂慮的人,要成為魔鬼的獵物。與其憂慮,不如相信 神會顧念和訓練我們每一個,用堅固的信心抵擋魔鬼。賜諸般恩典,曾在基督裏呼召我們的 神,在我們得享永遠的榮耀之前,要通過暫時的苦難,訓練我們,堅固我們,賜力量給我們。(10)

現在,我們要在 神的真恩上站立得穩。(12) 彼得託他忠心的兄弟西拉,將這信交給眾教會,又聯同他屬靈的兒子馬可,問他們安。(13) 在書信的的結尾,他勸籲信徒用愛心彼此親嘴問安。(14)

祈求主幫助我們在 神的真恩上站穩。記念主賜給我們的,是何等大的憐憫,我們便帶著甘心和樂意,效法基督榮美的生命,作羣羊的榜樣,等我們暫受苦楚之後,可以領受牧長耶穌賜給我們的榮耀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