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馬可福音 第10課 6月23日 謝馬太牧者
經文 / 馬可福音 6:30-56 金句 / 馬可福音 6:38
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
「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他們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
耶穌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不單是家傳戶曉的神蹟,也是四部福音同時記載。相比之下,較鮮為人知的,是除路加外,其餘的福音書也緊接摘錄耶穌履海的事。表面看來似乎是無關痛癢,卻顯明耶穌就是 神的兒子彌賽亞。不過,儘管每次耶穌施行神蹟,門徒經歷主的能力時都感到非常吃驚:「嘩!勁啊!」「嘩!犀飛利!」「嘩!牛屄(牛B)!牛屄!」可是,他們卻好似「金魚腦」一樣,轉個頭又忘記得一乾二淨。結果,在現實問題面前就又再打回原形,變得無力、恐懼和命運主義。祈求 神通過本段經文,讓我們更能認識耶穌到底是何方神聖,得著對全能 神的信心,以致突破一切侷限和障礙;在任何境況下,也可以過事奉 神,服侍餵飽靈魂和滿有得勝的信仰生活。
第一,耶穌憐憫眾人 (30-34)
請看第30節:「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裏,將一切所做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祂。」門徒親身體驗到,當他們遵從耶穌的話,行孖咇兩個兩個出去傳道時,竟超額完成趕鬼、治病,及領人悔改的工作,可以贏得靈魂歸,便帶著極大的歡愉和優越感回到耶穌身旁。他們就好似學生收到比預期更佳的成績單後,喜出望外地要馬上分享給父母聽。雖然門徒起初或會因耶穌的差遣而心生緊張和壓力,卻在承擔使命中漸漸改變為別人祝福的泉源,他們找到了人生價值和意義,感到靈裏無比的快樂;從他們第一次忘記吃飯便可見一斑,說明他們那份大大的滿足。不但如此,他們也通過服侍而成長,從(7)裏的門徒搖身一變升格為使徒(30)。
接著,耶穌有何提議呢?請看第31節:「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莫非耶穌也響應政府的「無處不旅遊」?今日有大企業為提高生產力和維持員工健康而推行三休日,耶穌也深知門徒有需要休息的時候,屬靈上叉電。而辛勤過後,假期也特別甜蜜。於是,門徒立即收拾細軟,靜雞雞、靜靜雞,分批和前後腳的逐一上船,實行嚟個「曠野深度遊」。在船上,有門徒已急不及待幻想著椰林樹影、水清沙幼,要尋找隱世中的桃花源。有的則先補補眠,心想:「人生如此,夫復何求,足矣!」有的就望向藍天白雲,像開籠雀唱著:「I believe I can fly,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然而,乜解究他們竟洩漏行蹤,露出餡兒呢?可能有門徒想開心share,不小心把照片上傳到X帳戶;眾人就運用航拍技術,在鎖定目標人物和位置後,從海陸空三路進發;結果,遲來先上岸,比門徒更早抵步。
面對此情此境,不僅叫人感到掃興,門徒更可能被吹到啤一聲,或眼淚在心裏流。咁啱得咁蹺,在我所做過最重要的兩項研究中,為滿足編輯要求在幾天內完成修改及遞交,恰巧兩名主要作者一個當時正是同老婆二人世界去咗渡假;另一個重大鑊,撞正回鄉結婚。但期間卻要日與夜,甚至通頂趕工和回覆電郵,未知會否畀老婆「炸型」,有離婚或取消婚約的危險。但或許這就說明,越是成就重大的事,越需要人付上代價和犧牲。而凡事最少有兩面,一切在乎觀點與角度。耶穌是怎樣看眾人呢?請看第34節:「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人從甚麼角度看別人確實重要。過去一星期,我在家長群組裏,看見一啲看似只是雞毛蒜皮的事,卻引來一兩個家長的投訴和惡意抨擊;心想這些家長對老師和學校吹毛求疵,更認為是過份和不合理,好像欠咗他們咁,便已覺得好難懷抱和包容。耶穌何止收納及迎接一兩個人,祂是如何做到的呢?雖然眾人有著種種問題,但耶穌更是看根本原因乃缺乏牧者的照顧和指引,看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換言之,耶穌看人們今日有著這樣的行為舉止、反應過激、性格難頂,以至犯很多卑劣的罪,被污鬼捆綁,搞到人唔似人、鬼唔似鬼等等,亦全因沒有牧者的帶領。的確,如果只從自己出發,就會因人的行徑、說話而感到無奈,甚至惱怒,容易生出論斷和定罪。但若然站在對方的立場,明白箇中原因,並記念自己從前也是迷途羔羊,只因 神差派牧者和好牧人耶穌引導,我們才得以行走義路時,便學習以欠債者的心嘗試去理解他們的處境和痛苦。(雅2:13)說:「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耶穌就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
牧羊人的主要職責是用 神的話語來服事羊群,這因為惟有 神的話才賦予人們生命、真義、盼望和異象,並恢復人與 神愛的關係,得享救恩和永生。有陣時,我會因同工好少憐憫我,卻總是要求多多,就認定她無乜憐憫心腸。但不久前,她提及一次放工後回娘家中,在街巿碰到多年無見,小時候相識的鄰舍,得知對方罹患末期癌症,就站著超過一小時跟他分享聖經,並嘗試在往後日子邀請他一同查經。換轉是自己,可能我只願短暫逗留在街巿,噓寒問暖幾句,然後擺出一副憐憫的模樣,卻只說會為對方禱告打圓場作結便離去。祈求 神幫助我有著耶穌憐憫人的內心,看到靈魂如同沒有牧人的羊一般,並具體上開口邀請和教導他們聖經真理。
第二,耶穌餵飽眾人 (35-44)
請看第35,36節:「天已經晚了,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天已經晚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裏去,自己買甚麼吃。」」對耶穌和眾人來說,他們沉浸式地體驗 神的國,真係快樂不知時日過;但就門徒而言,感覺卻十分漫長。期間,門徒不時向耶穌做打圈手勢,不時又唔耐煩地指下隻錶,甚至多次舉起加時5分鐘的電子牌想要吹雞完場。如今,他們終於按捺不住,就對耶穌說:「在這荒郊野嶺,連訊號都無,趁仲未入黑,好叫大家去『食自己』吧。」門徒大概的意思是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好了。耶穌卻有何回應呢?請看第37節上:「耶穌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冷不防耶穌的答覆,隨即回敬一句:「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37下)所謂「巧婦難為無米炊」,再聰明能幹的婦女,沒有米也煮不出熟飯。難道耶穌要刁難門徒?
首先,耶穌盼望提醒門徒是要負責給眾人吃。人都懂得提出問題,卻只有少數人願意承擔責任。因此,人都指出要培育有責任感的人愈來愈難。當時門徒也作了正確分析和預測,卻不想餵飽眾人。耶穌呼召門徒成為餵養那時代羊群的領袖,領袖不可以因看見現實艱難便逃避或推卸責任;乃是無論環境如何,也要肩負起看顧眾人。大衛被稱為是合 神心意的人(撒上13:14; 徒13:22),因他對自己所看守的羊群擁有絕對的責任感。有時熊或獅子來啣了一隻,大衛就拿著牧者的杖拼命追趕,要從牠們口中拯救羊的生命。一次,他看見以色列中沒有人敢起來挑戰巨人歌利亞,就主動請纓要保家衛國。 神便看中大衛這份絕對的責任感,後來設立他成為全以色列的君王。
其次,耶穌盼望門徒擁有對全能 神的信心。門徒以為既沒有二十兩銀子,就no money no talk,答案就是不可能。縱使他們在傳道旅行期間也是兩袖清風,卻經歷耶穌的名聲有力被宣揚;可是如今又再「睇錢做人」。然而,當以色列人在曠野哭著要吃肉的時候, 神應許給為數二百萬的全會眾供應一個月的肉量。對摩西來說,這絕對是不可思議,以至他質疑 神說:「這與我同住的百姓,步行的男人有六十萬,你還說:『我要把肉給他們,使他們可以吃一個整月。』難道給他們宰了羊羣牛羣,或是把海中所有的魚都聚了來,就夠他們吃嗎?」但 神卻說:「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現在要看我的話向你應驗不應驗!」(民11:21-23)於是 神用風把鵪鶉由海面颳來,分散在營的周圍(民11:31)。對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但在 神一切皆有可能,耶穌希望門徒在任何情況下仍然相信 神。
不但如此,耶穌還將甚麼具體方向賜給門徒呢?請一起讀第38節:「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他們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只是坐下計算所沒有的,甚麼也不會發生,但順從耶穌的話「去看看」時,就有奇蹟出現。假如門徒藐視或輕看這句話,主張內心的不信和不可能,不想順從時,只能以消極的心勉強眼尾睄一下,找不到便算;或馬虎獻上一個小餅來敷衍了事。但那些樂意遵循的人不僅按本子辦事,還會超越字面意思,除可以找到五個大麥餅(搵下一個,搵下又一個)外,就連耶穌沒有吩咐的泥鯭魚也一齊帶來;表示他們以積極的態度竭力尋找,並將最好的獻給耶穌。請看第39-44節。耶穌與門徒同工,吩咐他們安頓眾人坐在清草地上,門徒知道他們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但在這情況下也樂意順從,有條不紊地擺出一個50乘100的矩陣,藉預備環境來參與耶穌的信心工程。其後,耶穌為這五餅二魚向 神感謝和作出祝福,便擘開餅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又將兩條魚分給眾人。「排排坐,吃餅餅,你一個,我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一個,大家快樂,笑呵呵!」就是這樣,眾人都吃飽,仲要係飽到上心口。門徒把碎餅碎魚打包,竟裝滿了十二個外賣籃,今次真係又食又拎,滿載而歸。
究竟點可能的呢?表面上,五餅二魚不及「大胃王」的一餐,面對五千壯丁(44),簡直唔夠「攝牙罅」。曾有主日學的學生,在禱告中受感動,決定拿出自己僅有的便當與同學分享,讓無法擁有食物的學生也獲得飽足。這雖是件小小的事奉,卻能牽動更多同學將自己的便當與他人共享。也曾有貧窮的小女孩,盼望可以興建大的會堂容納更多人聽福音;便把離世前畢生的積蓄都拿出來,雖只有幾毫子的卑微,結果竟打動其他人也樂意捐助,讓主的話餵飽更多靈魂。戴德生本是個潺弱的實習醫生,但他將生命獻給主,主就通過他激勵許多宣教士飄洋過海,來華成就拯救中國數以百萬計的同胞。主必祝福信徒獻上五餅二魚的信心和順從,擘開再擘開,成就餵養眾多靈魂的偉大工作。因此,當信徒面臨看似不可能的情況時,不要認定是不可能,而是緊記耶穌的話:「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帶著感恩的心,把所發現的東西帶到主面前。這時候,不但經歷自己得飽,也能感受到叫別人得飽而來的大豐收。
第三,耶穌關顧門徒 (45-56)
成就重大事情後,人都容易沾沾自喜。「你剛才派餅的姿勢確實型爆,可唔可以做多一次。」更有不少人爭住要跟門徒打卡和抄牌。耶穌為免他們陷入試探,就催門徒上船,先行告退,渡到伯賽大去。而耶穌自己則秉承一貫風格,往山上去禱告 神。門徒在海中遇見甚麼事呢?請看第47,48節上:「到了晚上,船在海中,耶穌獨自在岸上,看見門徒因風不順,搖櫓甚苦。」起初,他們一行十二人,好似健兒同心協力扒龍舟,跟著鼓聲節奏划向終點,一邊齊聲吶喊“hey-ho, hey-ho”,一邊浪花飛濺。不久,卻遇上逆風,即使門徒出盡九牛二虎之力,直至全身肌肉酸痛,仍進退維谷,在水中央;加上,當時正值四更半夜,即凌晨三點;莫講話人吖,鬼影都冇隻,真係「叫天不應,叫地不聞。嗌救命都無用!」從前遇上暴風,耶穌總算跟他們坐埋同一條船,現在卻不見縱影。門徒之前所經歷偉大奇蹟的勝利和喜悅都煙消雲散,他們開始感到乏力、無助和恐懼。
忽然間,他們察覺到水面有不尋常的波紋,而且震動的速率仲越發頻密,唔通係傳聞中的加利利水怪?而當月亮的光反射照在耶穌身上時,他們看見一個貌似人形,就認為是鬼魂,便立時臉色蒼白,e娃鬼叫起來:「撞鬼啊!」於是,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50下)雖然門徒發夢也沒有想過是主,但耶穌絕不會只是隔岸觀火,就如(賽49:15)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耶穌不但看見和了解門徒的處境,祂更是化身水行俠,以輕功水上飄走到門徒那裏;一切風浪都無法阻擋耶穌。當耶穌上船後,風就住了,門徒仍驚魂未定。請看第52節:「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裏還是愚頑。」藉著餵飽五千人,耶穌想向門徒表明祂是 神,他們應該理解神蹟背後的意義與及相信耶穌,並在任何情況下也運用對耶穌的知識,憑信心生活。可是相隔不夠幾小時,飯都「未落格」;當遇見新的問題時,就又再忘記一切,對自己的處境不知所措,淪為極度驚慌(50)。筆者馬可把耶穌「在海面上走」和讓門徒「看見」均覆述兩次(48-50),藉此強調和見證耶穌的神聖,耶穌就是 神。在門徒看來磨人的事,耶穌卻是輕而易舉;耶穌耐心地幫助門徒,直到他們認識和牢記祂到底是誰。
同樣,當信徒遇到困難或身陷險境,很容易第一反應是耶穌不在我的身旁,繼而變得恐懼、驚惶,失去了對抗逆境的力量。然而,耶穌盼望信徒確信祂是全能、全知,亦不受任何時間、地域和空間限制,是無所不在的 神。耶穌由始至終與聖徒同在,在任何情況下也搭救和保護我們,供應我們一切需要。當信徒深信主的同在時,就能克服各種障礙,得享勝利與平安;身處艱難時期也可以作牧者服侍靈魂,為他人帶來祝福。請一起讀第53-56節:「既渡過去,來到革尼撒勒地方,就靠了岸,一下船,眾人認得是耶穌,就跑遍那一帶地方,聽見祂在何處,便將有病的人用褥子抬到那裏。凡耶穌所到的地方,或村中,或城裏,或鄉間,他們都將病人放在街市上,求耶穌只容他們摸祂的衣裳繸子,凡摸着的人就都好了。」相比之下,居住在對面海的人許多從血漏病婦人那裏學到“one touch faith”,他們不僅只是有樣學樣,更是相信耶穌是全能 神,便經歷信心而來的能力得著醫治。
祈求 神祝福我們今年的夏令營,憑信心尋找及積極獻上所擁有的五餅二魚,並帶著對全能 神的信心,幫助羊群一排一排的坐下,與主同工預備信心的環境,又以憐憫心腸開口教導他們聖經,不但餵飽羊群,更能成就叫人得生命和得醫治的工作。請一齊再讀一次金句(可6:38):「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他們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