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經文記述了兩個憑信心來到耶穌面前的人,得著耶穌祝福的經過:一個是育有十二歲、病得快要死的女兒的父親,另一個是患十二年血漏病的婦人。無獨有偶,他們同一時間來尋找耶穌,也同樣蒙耶穌祝福他們的信心,所得的祝福甚至遠超他們的所想所求。希伯來書11:6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悅;因為到 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 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祈求主幫助我們通過本段經文,學習討主喜悅和蒙主祝福的信心是甚麼,使我們因著信經歷復活和生命的主,得著主滿滿的祝福。
Ⅰ‧你的信救了你 (21-34)
請看第21節。耶穌在格拉森服侍完被群鬼所附的少年人後,坐船又渡到對岸;一直在對面海等候的群眾立刻蜂擁而至,情況比起某歌手早前在維港海旁開演唱會兼看日落,吸引數萬名粉絲來觀賞過之而無不及。在上岸不久,有一個怎樣的人來找耶穌呢?請看第22節。有一個管會堂的人,名叫睚魯,來見耶穌,甚至俯伏在祂腳前。會堂是猶太人敬拜 神的地方,時至今日也是一樣;而管會堂的人就是主持崇拜和管理會堂的人,是猶太社會裏德高望重、有頭有面的領袖。何解這樣的睚魯竟然俯伏在年輕的傳道人耶穌面前呢?全因為他有一個病入膏肓的女兒。請看第23節:「再三地求祂,說:『我的小女兒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癒,得以活了。』」根據路加福音8章所說,這小女兒是睚魯的獨生女兒。獨生女兒對父親來說是何等寶貴的呢?當我和同工得著第一個女兒時,因為是新手父母,全無經驗,所以每當女兒有甚麼頭暈身㷫、撞傷跌傷,我們都感到大為緊張。加上女兒出世時,我們相當貧窮,不能請工人照顧女兒;作為雙職父母的我們,在女兒年幼時,不得不將她交到婆婆的家中照顧,很多時候也不能見女兒的面,心裏感到相當難過。然而對睚魯來說,小女兒並非只是與他暫時分離,而是病情危急、甚至隨時喪命,睚魯的內心會何等焦急和痛苦呢?
不過睚魯並沒有灰心和絕望。身為管會堂的睚魯,很可能聽聞甚至親眼目睹耶穌在會堂冒生命危險醫治枯乾一隻手的人,他得著了信心耶穌可以醫好他的女兒。然而,為了請求耶穌,睚魯要放下作為領袖的面子和身段,同時也會惹來宗教領袖的藐視和毀謗,這實在叫人感到卻步,寧可退而求其次,尋找別的方法而不來找耶穌。但睚魯沒有被自尊心捆綁,他看女兒得醫治,比起男人那「尊嚴」更加重要;對女兒的愛驅使睚魯拋低一切來尋找耶穌,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跪求耶穌說:「我的小女兒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癒,得以活了。」耶穌對睚魯的懇求有甚麼反應呢?請看第24節上。耶穌就和他同去。耶穌被睚魯對女兒懇切的愛和徹底的謙卑深深地打動,願意與他同行。這是因為耶穌同有一位在天上的父,祂犧牲祂寶貴的獨生子來賜給世人,因此耶穌深深地明白和了解父親的內心。當我們為到一個因罪而患病、甚至快要死的靈魂,帶著懇切的愛和謙卑來向主懇求時,主也必不輕看我們的禱告,樂意垂聽和應允我們的祈求。
當耶穌與睚魯並眾人一同浩浩蕩蕩地向著睚魯的家前行,在途中有一個怎樣的女人出現呢?請看第25節。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血漏是經期過長,又或者在經期以外子宮多日流血,屬於婦科疾病。在利未記15章裏,血漏被定為不潔淨的病;患者在漏症期間,所睡過的床、坐過的櫈、摸過的物件都視為不潔淨(利15:25-30)。我們不知道這女人是在何時開始患血漏病,若是結婚後患這病,她必定被丈夫誤會,認為她不知從甚麼男人那裏惹來這樣的病,她就被拋棄而成為失婚婦人;若是單身患這病,她必定失去了婚姻的盼望。無論如何,自從患上血漏後,沒有人敢再與這女人交往,從前的friend都unfriend她,她過著極之孤獨的生活,也不能來到會堂和聖殿崇拜。這女人更加承受怎樣的痛苦呢?第26節說,她在好些醫生手裏受了許多的苦,又花盡了畢生的積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比起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更加消磨人的意志和求生的意欲。有些女人只是每個月一次定期流血,已經感到頭暈頭痛、身體不適,何況這女人在過去十二年重覆不斷地流血,她的生命、青春和美麗不斷地流失,實在感到生不如死的痛苦。
然而,有甚麼盼望臨到這女人身上呢?是否她向「東張」報料投訴成功、從欺騙她的醫生手裏討回醫藥費呢?請看第27節。女人聽見有關耶穌的事:或許她聽見耶穌竟然醫好長大痲瘋的病人,使他過回正常的生活。即使女人的身體很虛弱,但她沒有任由自己過躺平和淌血的生活,而是憑信心起來尋找耶穌。在人潮中間,女人要來到耶穌那裏有甚麼困難呢?一方面,她被律法定為不潔,若被人發現她違反禁足令,分分鐘有被人用石頭打死的風險;另一方面,跟能一手撥開人群的大媽不同,這女人不過是弱不禁風的長期病患,面對"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實在舉步為艱、寸步難行:「真係踎低起身見頭暈、見頭暈。」但女人依然沒有放棄,她經過反覆思量,得出一個結論:「a=b即是b=a,既然耶穌摸痲瘋病人是work的話,我摸耶穌都應該是work的。」她就鼓起平生最大的力氣和勇氣,從後頭來,雜在眾人中間,要摸耶穌的衣裳。
在女人的心裏有著怎樣的信心呢?請看第28節:「意思說:『我只摸祂的衣裳,就必痊癒。』」在上屆亞運會裏,有一項名叫「卡巴迪」的有趣新興運動,規則非常簡單:兩隊各派出七人上陣,各佔半場,攻方每次派出一名選手到守方的半場,期間要不斷呼喊「卡巴迪、卡巴迪…」在三十秒內只要觸摸到守方的選手,成功返回自己的半場而不被守方捉住,便能取得一分;相反,若被守方捉住,守方便取得一分,進攻選手要暫時離場。如今,女人就像卡巴迪的選手,要偷偷地觸摸耶穌,然後快快地離開。雖然她的做法或許會被人批評為偷偷摸摸,也相當自我中心,完全沒問過耶穌的同意,但女人卻對耶穌的能力擁有確實而具體的信心。
女人於是鎖定目標,向著耶穌的衣裳直跑;在人群的擁擠下,或許女人以進二退一的步速緩緩前行:「差少少…就掂到啦。」終於,當女人的指頭觸碰耶穌衣裳的一刻,有甚麼事發生呢?請看第29節:「於是她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她便覺得身上的災病好了。」這一幕情景,好比米開朗基羅的名畫《創造亞當》裏、上帝的手指快將觸摸到亞當的手指一樣叫人感到震撼。在女人和耶穌之間,建立起閉合電路(closed circuit),把從耶穌而來巨大的能量瞬間傳送到女人的身上,使女人精神為之一振:"wow!”女人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十二年來困擾她的災病完全地得痊癒。這樣醫治的工作怎能發生的呢?答案就是信心。信心是女人得醫治的通道,信心也是我們領受耶穌能力的不二法門。惟有靠著信心,抓著主一句說話呼求,我們和我們的羊群、兒女一切的軟弱和災病就得痊癒,叫我們生命流失的一切問題才得解決。
然而女人的故事到這裏並未完結。請看第30節。正當女人轉身離開之際,耶穌清楚知道有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就在眾人中間轉過來問:「誰摸我的衣裳?」在耶穌身邊的門徒感到大惑不解:「夫子,你究竟沒有搭過地鐵的呢?當你五點幾放工時間在金鐘站迫車,還會不會問誰摸我呢?」「你看眾人擁擠你,還說『誰摸我』嗎?」當時摸到耶穌的人十分之多,有些人在擠壓之下被迫地摸,有些還不只摸過一次,但他們中間並沒有一個人得到醫治,惟有憑信心觸摸耶穌的女人才得痊癒。為了得到耶穌的醫治和祝福,我們不要成為只在耶穌身邊熙來攘往、慣性地摸耶穌的眾人,乃是要成為憑信心觸摸耶穌的人。
當耶穌繼續尋找女人的行蹤時,女人知道不能再隱藏,她就恐懼戰競,來俯伏在耶穌面前,將她過去十二年的病歷、她怎樣摸耶穌和怎樣得痊癒,都一一地說出來。耶穌於是怎樣祝福這女人呢?請一起讀第34節:「耶穌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災病痊癒了。』」由此看來,耶穌之所以尋找這女人,為的不是要責備或羞辱她,而是有甚麼目的呢?首先,耶穌幫助女人在眾人面前,向耶穌作出個人的認信。假如女人只是得痊癒然後暗暗地離開,她的下半生依然帶著不潔的污名和羞恥感過生活,內心仍舊淌血。但藉著見證耶穌在她身上醫治的恩典,女人從此可以過光明和自由的信心生活。羅馬書10:9說:「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 神叫祂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此外,耶穌不但醫治女人的疾病,更加將更大的恩典,就是靈魂的救恩、真正的平安和天國女兒的身份賜給她。耶穌對女人說:「女兒!」女人因為血漏而被視為痲瘋病人一樣,連至親的家人也不敢走近,叫她感到被 神和被人撇棄而來的孤獨和痛苦;但如今耶穌親切地稱呼她為「我的女兒」,完全地愛和接納她,使她孤獨和破碎的心靈完全地得醫治。耶穌更大大祝福和承認女人的信心,將永遠的救恩和赦罪而來的平安賜給她,使她從恐懼和不安中完全得釋放。從今以後,女人可以確信「我是天父所愛的女兒」,坦然無懼地來到主的施恩寶座前,得主的憐恤、蒙恩惠和隨時的幫助。當我們憑信心來觸摸主,將我患病的實情和主在我身上所成的事見證出來時,主也絕不拒絕我們,乃是迎接我們為天國的兒女,並且賜我們救恩和平安,使我們靈魂的災病得痊癒。祈求主也幫助我們憑信心觸摸主愛和恩典的說話,也通過每日向主作出個人的認信,我們可以聽見主向我們說:「孩子!」「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災病痊癒了。」
Ⅱ‧不要怕、只要信 (35-43)
一直在旁邊等候的睚魯,想到快要死的女兒,感到焦急如焚:「明明我的女兒是危急甚至危殆級別,這個女人只不過是非緊急。這樣濫用急症服務都有!」但睚魯依然默默忍耐。直到當耶穌向女人作出恩典的報告時,從睚魯的家裏傳來甚麼消息呢?請看第35節。有人從睚魯的家裏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何必還勞動先生呢?」睚魯起初帶著女兒得醫治的信心來求耶穌,跟從耶穌行走信心的道路;但到如今,在女兒的死訊面前,睚魯一直持守的信心彷彿成為徒然,女兒存活的盼望已經歸零,再沒有任何東西能扭轉這現實。確實,「你的女兒死了」這句話說的是事實,然而「何必還勞動先生呢?」這句話是出於對復活主的權能的無知,是來自撒旦的不信的說話,要摧毀睚魯的信心。不少人在看來無法逆轉的試煉面前,也因聽從這樣不信的說話,不再跟從耶穌,放棄信心的道路。
這時候,耶穌將甚麼強心針打進睚魯的心裏呢?請一起讀第36節:「耶穌聽見所說的話,就對管會管的說:『不要怕,只要信!』」在這裏,「聽見所說的話」的英文是"Ignoring what they said";對於不信的說話,耶穌徹底地充耳不聞、置之不理。我們不時也會在WhatsApp裏,收到不明來歷的訊息,那時我們不會與這些發送訊息的人對話,而是第一時間「封鎖並舉報」未知的聯絡人,將他們的訊息一併刪除。同樣,這世界的聲音太多,世人基於不同的動機和目的講很多說話;若我們將這些說話照單全收,恐怕再沒有空間去聽真正要聽和接收的真理的說話。為了不被不信的說話捆綁,可以聽到耶穌的說話,我們需要開著信心的篩選器(filter),關上向世界的耳朵,將真正要聽的耶穌的說話聽進去。
這樣,耶穌說「不要怕,只要信」,這句說話有甚麼含義呢?恐懼可以說是我們信心生活的頭號敵人。今日的世界局勢充滿變數:最近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揚言,當選後有可能轟炸北京和俄羅斯;還有台灣的新總統上任不久,大陸便進行大規模的台海軍事演習;這些消息都會叫人感到恐懼和不安。當我們跟從耶穌時,撒旦也通過各種現實的問題,將恐懼種在我們心裏:家人和自身健康的問題、工作的問題、學業的問題、養育兒女的問題、經濟的問題、住屋的問題、服侍福音工作的問題、羔羊的問題等等。有些人害怕若果跟從耶穌,會否犧牲太多和失去世上的樂趣。作父母的信徒也會害怕作為「信二代」的兒女,能否擁有個人對主的信心,一同行走信心的道路。啟示錄21:8記述,在 神審判的各項罪行當中,名列前茅的竟然是膽怯,這是因為膽怯叫人不能行走順從真理的道路。恐懼有如一隻「小強」,若我們不思想牠的話,牠仍舊只是一隻「小強」;但若我們再反覆思想牠的話,牠就在我們的眼中變得越來越大,甚至彷彿要吞吃我們一般。為了得勝「小強」,需要強而有力的弟兄;而為了得勝恐懼,需要的乃是信心。為了勝過恐懼,我們要仰望大而可畏的 神過於眼所能見的現實,讓基督的平安在我們心裏作主。
耶穌也說:「只要信。」「只要信」是甚麼意思呢?「只要信」就是無論現實的情況如何改變、別人說甚麼說話,也持守對耶穌起初的信心,與耶穌繼續同行到底。當我們跟從耶穌時,心裏或許有一定的期望,盼望耶穌到了一個時候,會成就我們的所想所求;但當看見現實情況跟我們的期望不符,甚至到了更壞以至最壞的境況時,我們容易被恐懼和絕望捆綁,失去對耶穌的信心。但耶穌盼望我們「只要信」,就是放下所有我的意思,即使 神沒有按我的期望成就,也不因此而灰心絕望,乃是相信 神的主權,確信 神能以祂的方法,為祂的榮耀和我們的益處成就最好的結局。Nelson弟兄曾經分享,他任職銀行的工作,要處理巨額的金錢,稍一不慎便會為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他因此在上司的批評和莫大的工作壓力之下,活在恐懼之中;但 神並沒有帶領他去到別的工作,而是使他在現在的工作接受屬靈的訓練,使他握著「不要怕、只要信」的信心克服恐懼,也以服侍羔羊的內心服侍諸多要求的客戶。「只要信」也是相信耶穌就是復活和生命的主,祂已經征服了死亡,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生與死全掌管在祂的手裏。耶穌向在死亡面前憂愁的馬大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約11:25,26) 在這位耶穌裏面,再沒有死亡和絕望,只有復活和生命,在祂裏面凡事都能。
請看第37至40節。耶穌於是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同去,不許別人跟隨祂。當他們一踏入睚魯的家門,隨即看見有人亂嚷、並大大地哭泣哀號;他們是受薪專為死人哭喪的人,要營造憂愁的氣氛。進到裏面,耶穌就對他們說:「為甚麼亂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著了。」哭喪的人忽然破涕為笑,嗤笑耶穌是癡人說夢話,耶穌就將他們都攆出去,然後帶著睚魯夫婦和三個門徒進到孩子的房間。為了成就復活和生命的工作,耶穌必須建造信心的器皿,為此祂趕出一切不信和嗤笑的勢力。請看第41至43節。耶穌拉著小女兒的手,親切地向她說:「大利大,古米!(翻出來就是說:『閨女,我吩咐你起來!』)」那時有甚麼事發生呢?一直躺臥的小女兒,聽見耶穌的聲音,立時醒過來,起來行走;她就好像早上聽見鬧鐘,準備返學的小學生一樣,睡眼惺忪地問:「好肚餓啊,有沒有東西吃啊?」耶穌就囑咐他們不要叫人知道這事,又吩咐給小女兒東西吃。就是這樣,在耶穌復活的權能面前,死亡完全地失去力量;沒有一樣東西能阻擋耶穌復活的大能。今日,耶穌也盼望我們以信心與祂同工,服侍叫人得生命的工作。
從以上看來,睚魯所求的是女兒的病得醫治,但耶穌賜給他的卻是女兒從死裏復活的恩典和復活的信仰。儘管這為睚魯帶來相當大的痛苦,卻令睚魯真正認識耶穌是誰——耶穌是創造主 神,也是掌管生命的主。同樣,女人所求的是血漏病得痊癒,但耶穌賜給她的卻是救恩、平安和 神兒女的名份。當我們憑信心來到主面前求時,即使主未有按我們的期望成就,但主必將超乎我們所想所求、更美的祝福賜給我們。祈求主幫助我們擁有女人觸摸耶穌並作見證的信心,祈求主也幫助我們在信心道路一切的困難面前,握著「不要怕、只要信」的信心,成為征服恐懼和死亡的信心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