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查經資源 主日信息 最新第I部崇拜信息
2020-08-23 下載 信息 (doc 格式) 列印文章

2020年馬太福音第8課                                                 8月23日AngelaKim宣教士

經文/馬太福音7:1-12
金句/馬太福音7:12

我們要怎樣待人?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今日經文是登山寶訓有關如何待人的總綱。人在社會裏生活,人與人的關係,非常影響我們生活幸福與否,有時像天堂般溫暖,更多時像地獄那樣痛苦。今日經文,耶穌教導我們說,「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我們盼望父母、兒女、同工、牧者或羔羊怎樣待我們呢?耶穌說,我們若先以我們盼望受到的待遇去對待人,那就是前往天堂的道路。祈求 神通過本段經文,將天國的道理教導我們。

我們願意人怎樣待,我們也要怎樣待人,首先我們不要論斷人。請看第1節:「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論斷」希臘語文為坐在 神的審判台前作判決。論斷就是作如同 神,坐在最高法官的位置上,為人作出終極的判決。例如:「你是自私的罪人」;或說「你算是義人。」

似乎通過論斷和批判,能叫人自我反省,刺激人類文明發展。為何耶穌教導我們不要論斷人呢?首先,論斷破壞了人的關係。請看第2節:「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大多數論斷者都確信自己的判斷是絕對正確。甚至,他們會有種使命感來論斷那人。除非他們改變那人,否則他們不能停下來。然而,許多時被論斷的人,並沒有心機仔細聆聽別人的忠告,反而長時間將心思集中在自己心靈所受的傷害上。論斷者也不會記得自己對人的批評,但被論斷的人深深記住這個痛苦經歷。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成長了的牧者,如今成為親密的同工跟我分享往事。他能栩栩如生地述說我從前的話如何叫她受傷,但我卻一點也不記得起來。因為如今我們關係親密,她才將心底話說出來。那時,我深感悔意,要留心說話。即使太太跟丈夫說,「請老實地指出我的不足之處,我好去改善。」結果,妻子的臉立時地變黑起來和憤怒。論斷和批評的說話,如同人打乒乓球那樣越使勁,又強烈地反彈回來。論斷和批評結果並沒有建立德行,反變成衝突、傷痕和鬥爭,留餘地給魔鬼工作。

論斷不但傷害了別人,對自己也不好。我們若論斷那人,也會害怕自己被別人論斷,對別人的說話敏感起來。論斷如同新冠肺炎那樣,有高度傳染力。人以為論斷能改善聚會,但鼓勵和勸勉才能造就人。我們要相信 神,並承認人有不足之處,並積極地以安慰和鼓勵來幫助人成長。 神喜歡聚會裏有憐憫,也與好憐憫的人同行。「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2:13)

第二,人不容易作出正確的論斷。人之所以勇敢地批評別人,是因為認以為判斷是客觀的。人的判斷難免帶主觀性。人以他的經驗思想,傾向於自己熟悉的事物,卻否定不熟悉、不接受的。我們沒有一個人能確切明瞭每一個人的情況。故此,我們的判斷可能太早。一個人被批評為不友善,但只是他說話直率、無保留。一個人很被動,自以為微小,但做事謹慎,甚少出錯。一個人被批評說話太多,但他是個充滿熱情和吸引力的人。有些人被批評說話大聲,但實情是他的耳朵不太靈。有人性格內向,別人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有人自信心不足,但被認為能力不逮;健談的人,被人認為說話欠缺深度。總之,我們喜歡與我們性情相近的人,喜歡與自己一樣的處事方式。

請看第3,4節:「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樑木是支撐屋結構的橫樑;刺是木屑,非常細小,從鋸木之中產生出來。我們應當重視如樑木的大問題,對刺的小問題沒有那麼著緊。我們能看見別人的問題,只是刺,冰山一角。我們不能只看見問題的其中一部分,就說三道四。若果眼睛有刺,沒有人拿著鉗子或菜刀弄走它。反而,人會小心翼翼地試圖把刺輕輕吹走,或用眼藥水清洗。

我們不容易明瞭別人的實情,但我們能測看自己的內心深處。耶穌指出,我們眼中有樑木。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中心的大樑木,不但未信主之前有,即使作了門徒也有。例如,我們待己待人有雙重標準,若自己與第三者有關係為浪漫,配偶如此就視為不忠;我所欠一千萬銀子被免去,但不能免去人十兩銀子的債。或者,我們外在看來接納人,但裏頭卻隱藏著仇恨而排斥人,連自己也不知道。我們深入察看自己的內心,實在有粗大罪的樑木。

請看第5節:「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耶穌說:「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就是指凡論斷的人包括門徒。門徒也沒有例外,對別人嚴厲,卻寬容自己的過犯。所以,為了幫助弟兄,就要自我反省,去掉自己的樑木。約伯的三個朋友本來因約伯的苦難而安慰他。然而他們因為沒有受到約伯的苦難,就認為自己比約伯更有義,使約伯極其痛苦。為了安慰和幫助弟兄,我們必須要清楚看見自己,並要真實反省。我裏頭有否自以為義、貪愛世界或內心黑暗勢力的樑木呢?我們帶著 神的恩典和憐憫,才能去幫助弟兄。「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

然而,有些人並不會接受去掉自己的樑木,反而傷害那些真誠待他的人。聖經稱這些人為「狗」和「豬」。請看第6節:「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他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人若接受真理的教導,能得著許多益處。有些人來到教會,並不是要學習受教,反而對世界充滿貪婪,攻擊傳道人;有人又狡猾地利用牧者的單純,以達到其情慾的目的;又有人偷偷地進來,是要挑撥離間,破壞聖徒的器皿和教會。信徒必須正確分辨他們出來,但這不是易事。牧者不能因受了傷害,就並斷定這樣的人如同狗和豬。我們每個人都有如同狗和豬的墮落本性。有些攻擊和譏笑傳福音的人,後來因著 神的恩典而重生,認信耶穌為基督。例如逼迫教會的掃羅,成為了使徒保羅。無人能知道他人的未來將要如何。

我們怎樣能看見自己樑木的問題,又能拔去弟兄眼中的刺,並能辨別出狗和豬呢?我們必須祈禱。在第7-11節,耶穌教導我們要熱切地祈禱。請看第7節:「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古時的乞丐和現代的銷售人員,也有類似的座右銘,祈求,尋找,就會得著。在經文中,耶穌並沒有提及要得著的是甚麼,祈求甚麼,尋找甚麼,為了甚麼而叩門。在第11節,耶穌間接地指出,我們要得著的是好東西。請看第9-11節。當兒子要麵包時,沒有父母給他石頭,把石頭咬碎吃吧(9);兒子求魚,沒有父親會給他咬人的蛇(10)。即使窮兇極惡的人,也曉得給孩子好東西(11),這就是父母的內心。兒女們想吃魚,父母也會買最新鮮、最有營養的三文魚給他。更何況我們天上的父,更樂意把好東西給求祂的兒女。

我們很樂意得著好東西,例如:獎學金、筍工、婚姻、家庭、錢財、健康和羔羊等。但上文第1-6節聯繫起來,好東西就是不論斷人,卻能幫弟兄除刺的智慧,有屬靈的分辨能力。世上有許多難事,但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是最困難之一。即使我們聰明、有能力,也不一定善於與人建立關係。即使有好的心腸,別人也不一定能明瞭。不同的人有不同需要,每個人每天心情也有不同的。作牧者的我在了解人的事上有限制,不懂與各式各樣的靈魂溝通,許多時感到絕望。雖然我帶著好的目的,但別人不一定能明白,甚至誤解,結果彼此關係破裂。我看見自己欠缺分辨能力作牧者,感到在禱告上有虧欠。為了能與人建立正確的關係,我們需要持續地祈禱。我們要逼切地尋找,得著 神的善良,擺脫苦毒的根,為了更新變化而叩門。

若果我們與人有嫌隙,並不是努力要和解,或要了解別人,看見自己內心狹窄,反而視問題在他人身上,並將內心緊閉。為此,我們要尋求聖靈的幫助,熱切地祈禱,直到心思和情感完全交在聖靈手裏。 神應許給尋求祂的人得好東西,就是本來充滿傷痕和憤世嫉俗的靈魂被醫治,能夠愛那些不能愛的人。即使在黑暗和失敗的地方,也有 神善良之手同在,使我們有智慧和能力,能善待和愛別人。

請看第12節:「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羅馬皇帝亞歷山大·塞維魯斯(Alexander Severus),在宮殿的牆壁上刻上鋪金的字,「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因此,這句話也被稱為金科玉律。中國孔子論語說,「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應當如何對待人,是一個值得一生思考的問題。根據我們如何對待人,他成為你一生的敵人,或是一生的朋友。

德國作家歌德《浮士德》一書提到,魔鬼告訴一個女人,她丈夫的死訊。當她丈夫去世時,他說有很多事要悔改,他想尋求妻子的寬恕。那位悲傷的妻子被魔鬼的話感動了,她說:「饒恕?我丈夫是善良的人。」魔鬼就挑撥地說,她的丈夫也說,「天地都知道,我的妻子比我更糟糕。」然後,那妻子非常生氣並詛咒她的丈夫:「請再說一遍?他死時還撒謊嗎?該死的人,他死得真係好!」

人們以自己沒有得到應當的對待而生氣。這個時代許多年輕人對公平原則很敏感,能向上爬的成功人仕,可能比任何一代人少。不但年輕一代,幾乎每個人都抱怨自己沒有得到應當的對待。耶穌的門徒也不例外,門徒說:「我已放棄了一切跟隨耶穌,應該坐在耶穌的左右邊」,但現實上,他們沒有甚麼優待,彼此爭論誰為大。

耶穌告訴我們,「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我們想如何被對待?在我負責預備主日信息的星期,即使我的廣東話發音不佳,但也盼望聽見別人稱許:「宣教士,辛苦曬啦!」、「你的信息充滿恩典啊!」主說,我們當以自己盼望得著的待遇去對待別人,所以我也當先稱許同工的勞苦事奉:「Banner寫得好像書法家寫的」、「獻詩叫人非常感動」、「感謝你以 神的話語服事團契、羊群和寶貴的信心第二代」。如果盼望獲得某人承認,就首先承認那個人,與他人建立深厚的信任關係;想得著人服侍的,先去服侍別人;想得著別人對自己過犯寬恕的,先安慰和寬恕別人的過犯;有人盼望與人友好關係,就首先去成為他的好友。不是期待別人理解,而是先理解別人。若果我們遇見一個冷漠的人,我們能熱情地接待他嗎?

主說,這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就是從創世記到瑪拉基的聖經原則。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美麗和 神秘。沒有空氣,我們就無法生存;沒有水,也無法生存。 神為我們創造了大氣層和水源,還有天上的太陽、月亮和星星。當亞當夏娃犯罪墮落, 神應許了救主從女人的後裔而生。當以色列作奴隸絕望和無力時, 神打發摩西拯救他們,以大能的手施行十災,使以色列人出埃及,過新的人生。當以色列人在曠野中抱怨沒有飲食時, 神每日以嗎哪供應他們,又從磐石給他們水喝,領他們到應許之地。我們尊崇和敬拜 神,因為他待我們如同父親待兒子。 神教導我們要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 神,因為 神首先也盡心,盡性,盡力地創造了世界,並愛我們。

懷著被對待的願望對待他們,這是 神的國度和福音的核心。人能夠成為 神的兒女,並不是因為他的善行,而是 神對他們盼望。猶太人誤以為他們的血統,或遵守割禮和安息日,所以能成為 神的兒女。猶太人強調信徒的職責和律法責任,但耶穌教導聖經重點是 神待人的恩典和同情心。人被揀選不是因為他們的長處,而是父 神的恩典。即使人有許多過失,我們還是 神的兒女。 神盼望以色列人, 神怎樣施恩惠給他們,他們也怎樣施恩惠給別人。 神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神將律法賜給無知的他們,他們也律法照亮外邦人。

人若真正了解聖經,就會遵行「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也要怎樣待人」的道理。我們的家庭、教會和社會,因著 神的恩典逐漸發展。建立聚會不是靠批評和論斷。許多信徒只追求聖經知識,卻沒有追求擁有憐憫的心。 神的國是從我們如何待人開始。許多人以會以人怎樣待他,他也怎樣待別人,但這只是因為基於他愛自己和計算的心。我們若盼望被服侍,就要先服侍人;我們想得著人的稱許,就要先稱許別人。

「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也要怎樣待人」的教訓難以實踐,除非我們持守背起耶穌的十字架,否則我們就不能用愛來懷抱別人。為此,我們必須祈求,尋找和叩門。祈求 神幫助我們每個人行在十字架的道路上,我們的聚會能成為 神所喜悅,遵守律法和先知道理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