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路加福音 第5課                                  5月14日 岑國榮牧者

經文 / 路加福音 5:17-39
金句 / 路加福音 5:32

我來乃是召罪人悔改

「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今日的經文記述了耶穌藉著赦免癱子的罪,向他說:「你的罪赦了」,使他過康健的生活;耶穌也藉著呼召稅吏利未,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使他過聖潔、美麗和得改變的人生。耶穌藉此教導我們怎能過康健和美麗的人生,那是要個人地遇見那位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悔改的耶穌。祈求主今日使我們迎接這位擁有赦罪權柄的主,以至在我們中間發生醫治和復興的工作。

 

I.你的罪赦了 (17-26)

請看第17節。有一天,耶穌教訓人時,有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從加利利各鄉村、猶太耶路撒冷來到,在旁邊坐著。他們遠渡而來,並不是關心耶穌的教訓,只是因為聽聞耶穌醫治病人的事,便想來調查耶穌。但主的能力與耶穌同在,使祂能醫治病人。

這時,有誰來到耶穌那裏呢?請看第18節:「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要抬進去放在耶穌面前」癱瘓是因為神經系統受損,以至肌肉喪失運動的能力,常見的成因包括中風、腦部受傷、脊椎受損,因此與「三高」也有關。一般來說,人都會因為癱子凡事依賴別人的幫助而感到負擔,但這癱子卻有四個朋友(可2:3),如今要把他帶到耶穌面前。

在中東酷熱的天氣下,四個朋友大汗搭細汗,用褥子抬著癱子來到耶穌所在的屋前,卻遇見甚麼障礙呢?請看第19節上:「卻因人多,尋不出法子抬進去」當時並沒有殘障人仕專用的通道,而且有太多人擠滿了屋子的內外,根本完全沒有去到耶穌面前的道路。四個朋友懇切地求眾人開路給他們,卻沒有人願意;即使他們呼喊說:「送外賣啊!」「滾水啊!」「火燭啊!」也沒有人有反應,更加築起人牆,要阻擋他們去到耶穌的道路。這時候,人何等容易放棄的呢?「我們已經盡了力,算吧了,不如走吧了。」「反正癱子不是緊急病人,不死得的,下次再算了。」這樣灰心不信的思想,何等容易在他們心裏萌生起來呢?

事實上,癱子患的雖然不是立刻要死的病,但他所受的痛苦絕不會少於那些患急症的病人。有很多患慢性疾病的長期病患,就像患癌症、糖尿病或抑鬰症的病人,他們需要長期與病魔爭戰,肉身和心靈都受盡折磨。四個朋友知道癱子所受的痛苦,因此他們並沒有退縮或放棄,乃是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今次必定要去到耶穌那裏!只此一次,再沒有下次的了!」

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當四個朋友帶著破斧沉舟的決心,要將癱子帶到耶穌面前,為此同心合意禱告時,主讓他們看見一條甚麼新的道路呢?「與其望天打掛,不如仰望天上的 神禱告吧了!天…啊!在地上沒有道路,但在天上有道路!」請一起讀第19節下:「就上了房頂,從瓦間把他連褥子縋到當中,正在耶穌面前。」四個朋友事不宜遲,立即上到房頂,準確計算了耶穌所在的位置,然後拆通房頂,將癱子連人帶褥子空降地面,剛好到達耶穌面前。這實在是比起Mission Impossible更有歷史性的創舉。

我們在帶領一個靈魂來到耶穌面前,或者在所遇到的人生問題面前,當看不見道路時,容易充斥著失敗感和消極的思想、想放棄的念頭。但即使現實看來沒有道路,在耶穌裏面總有道路,因為耶穌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耶穌說:「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路11:9)

屋裏的眾人感到在頭上有灰泥掉下來時,都紛紛說論斷癱子朋友們的說話。但耶穌卻對朋友們的行動有甚麼反應呢?請看第20節上:「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耶穌看見他們的行動是出於信心。癱子的朋友們擁有怎樣的信心呢?他們相信帶癱子來到耶穌面前的話,耶穌必定迎接和醫治癱子;他們確信耶穌的能力和愛。耶穌也看見癱子的信心,癱子有的是怎樣的信心呢?癱子接受朋友們的邀請,沒有拒絕來到耶穌那裏;他也勝過眾人望著自己躺臥的目光,克服恐懼和自尊心,這就是癱子的信心。希伯來書11:6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悅;因為到 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 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便將甚麼賞賜賜給癱子呢?請一起讀第20節:「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看英文聖經的話,耶穌首先稱癱子為朋友(Friend),以溫暖的愛迎接癱子。癱子因為一直作了別人的負擔,活在自卑和自責裏,但聽見耶穌稱呼他說「老友」時,他會感到何等放心和被接納的呢!耶穌更加將甚麼驚人的恩典賜給他呢?「你的罪赦了。」四個朋友帶癱子到耶穌面前時,期望耶穌向癱子說:「你的癱瘓病痊癒了。」但耶穌卻將超乎他們所期望的賞賜、就是罪得赦免的恩典賜給癱子。通常人只是期望解決外在的問題:肉身患病的問題、工作和前途的問題、兒女學業的問題,這好比人只是留意病人的病癥,卻不知道病因一樣。但經驗老到的醫生卻能看見疾病的癥結所在,因而對症下藥,將疾病徹底根治。耶穌清楚了解人的本質,祂知道比起肉身的疾病,人更迫切需要解決的是罪的問題,而解決的方法是罪要得到赦免。

這樣,癱子有甚麼罪呢?是否他未經屋主同意、擅闖民居的罪,抑或打斷了耶穌講信息的罪呢?當然不是。癱子因為肉身的病,需要別人的照顧和幫助;起初他對別人的幫助心存感激,但漸漸以為理所當然,反而因別人沒有按我的期望幫助我,又或者遇見困難而埋怨不平。他因為四肢癱瘓,除了躺著看電視和Youtube外,便只能終日胡思亂想;壞到極處的人的內心,所出來的只是貪婪、嫉妒、姦淫、兇殺、驕傲和狂妄 (可7:21,22)。這些罪惡好像血裏的膽固酵一樣,塞住了他與 神的關係,使他遠離 神的生命,叫他在無力和命運主義下受痛苦。

就是這樣,人的罪未得到赦免之前,沒有真正的平安和安息,也沒有真正的幸福和喜樂。耶穌看見癱子的靈魂因罪而變得不幸,便向他宣告說:「你的罪赦了。」罪得赦免時,人生會何等不同的呢?我們所認識的澳洲佈道家力克胡哲,因為天生沒有四肢,從小遭受同輩的欺凌,活在對 神的不信和命運主義的思想裏,甚至曾經想以自殺來結束生命;直到當他領受到約翰福音9章裏耶穌向瞎子的說話,迎接了他的人生是為要顯出 神的作為來,他就從不信和埋怨的人生中起來,到世界各地見證 神在他身上的作為,感動了很多四肢健全、卻活在黑暗和命運主義中的人。

然而宗教領袖對耶穌赦罪的宣告有甚麼反應呢?請看第21節:「文士和法利賽人就議論說:這說僭妄話的是誰?除了 神以外,誰能赦罪呢?」的確,赦免人的罪是惟有 神才能做到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不能承認耶穌是赦罪的 神,耶穌便怎樣幫助他們呢?請看第22,23節:「耶穌知道他們所議論的,就說:你們心裏議論的是甚麼呢?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哪一樣容易呢?」耶穌這樣問他們,是要叫他們知道赦免人的罪、和叫癱子起來,都是只有 神才能做到的工作。但為了幫助宗教領袖曉得耶穌赦罪的權柄,耶穌向他們彰顯肉眼可見、叫癱子起來的工作。請看第24節:「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癱子於是有甚麼反應呢?他原本發軟蹄的雙腳,忽然間有力站起來;無力的雙手有回力量,拿起一直所躺臥的褥子;本來只會說埋怨說話的嘴,說出讚美 神的話來,歸榮耀與 神,叫看見的眾人都目證口呆,說:「我們今日看見非常的事了。」就是這樣,一個人罪得到赦免時,便成為新的被造物,從無力、依賴人和埋怨的人生,改變為有力、自立開拓和滿有感謝的祝福的源頭。

通過這件事,耶穌想見證甚麼呢?「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在舊約時代,猶太人為了罪得赦免,在聖殿獻上贖罪的祭牲,但這些祭物不能除掉人的罪,也不能使人擁有赦罪的確信。但如今新約的時代開始了,耶穌為了赦免我們的罪,以人子的樣式來到這世界,更加親身付上了罪的公價:受審問、被鞭打,被押往各各他,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傾倒自己的生命。因著這位耶穌的犧牲,為我們打開了新的道路,叫我們憑著信心來到耶穌那裏時,罪便得到赦免。正如癱子的朋友拆通房頂,打開了癱子來到耶穌面前的道路;同樣,耶穌也藉著降臨這地上,通過祂十字架的犧牲,為我們打開了通往 神國的道路。如今我們只要憑信心來到耶穌面前,承認我因罪而患病的模樣,主便將赦罪的恩典賜給我們:「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一1:9) 祈求主幫助我們憑信心來到主的面前認罪悔改,好讓我們可以聽見主赦罪的聲音:「你的罪赦了。

 

II.我來乃是召罪人悔改 (27-39)

請看第27節上:「這事以後,耶穌出去,看見一個稅吏,名叫利未,坐在稅關上」稅吏是怎樣的人呢?當時的羅馬政府為了有效地從殖民地收稅,聘用那些有能力的猶太年青人作稅吏,使他們向自己的同胞收稅。這好比英國統治香港時,僱用本地的華人來作政府官員一樣。當時的迦百農是貿易重鎮,也是兩個分封王希律腓力管治範圍的交界,因此設有重要的稅關,負責收出境和入境稅,而利未就是在這個稅關當稅吏。做稅吏除了要「數口精」外,更要埋沒自己的良心;因為當時的稅吏在例定的稅項外,還會收額外的錢來中飽私囊,所以他們被百姓視為「有牌強盜」、賣國求錢的走狗和公認的罪人。

這一日,耶穌出去時,看見利未坐在稅關上。通常人看見稅吏時,第一個反應是扮沒有看見,然後立刻掉頭走,對自己說「今日真是倒霉」。但耶穌沒有扮看不見利未,乃是走到他的稅關前。耶穌以憐恤的目光望向他,然後向他說甚麼呢?請一起讀第27節下:「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你跟從我來」這句說話表示耶穌呼召利未作跟從耶穌的門徒。這是何等驚人的事呢?如今耶穌的福音工作剛剛開始,稅吏卻是被全世界唾罵的罪人,若呼召他作門徒的話,會連累耶穌的名聲受損。很可能彼得約翰雅各極力反對說:「主啊,很多可愛的羔羊等著你服侍,你何用呼召這個叫人那麼負擔的稅吏作門徒呢?若你堅持要這人作門徒的話,你不如趕走我吧。」

耶穌為何呼召利未作祂的門徒呢?是否好像那些大公司那樣,因為看見利未很聰明和能幹,所以招攬他來為公司賺取利潤呢?抑或因為利未有很多錢,想利用他的錢來支持耶穌的工作呢?當然不是。耶穌呼召他,只是單單因為耶穌對他的愛。耶穌看見利未跟從了錯誤的人生方向,一直以錢為追求的目標。利未以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裏,信仰和親情都不可靠,惟有錢才是保障,所以一直只是為了追求錢過生活。直到當他回看自己時,才發現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他失去了對家人和鄰舍的愛,失去了內心的平安,失去了信仰的良心,更加失去了 神創造他時的價值、意義和本來的形像。如今他即使賺到很多錢,得著了世上的成功,卻因為受藐視、孤獨、憂慮和空虛而受痛苦,卻不能返轉頭,叫自己的人生重頭開始。

但耶穌呼召這樣的利未說:「你跟從我來。」扭轉他的人生方向,要使他從只為自己而活、最終受審判的人生,從今以後為 神的榮耀而活。「你跟從我來」,這表示了若我們跟從耶穌的話,耶穌必赦免我們所有的罪惡,擔當我們所有的軟弱,也負責我們的人生,直到使我們結出果子。呼召利未你跟從我來」的耶穌不但是憐恤的主,更加將驚人的盼望放在他的身上,盼望利未能成長為偉大的門徒、全人類的聖經老師和愛的牧者。這位耶穌不折斷好像壓傷的蘆葦、不吹滅好像將殘的燈火的一個靈魂,是充滿愛、憐恤和盼望的主。

今日時代很多人擁有物質,當看見他們有型的衣著,手裏拿著先進的手機時,以為他們過著很幸福的生活。但事實上人變得越來越自我中心,內心越來越荒涼,很多人活在孤獨和空虛裏。校園的靈魂好像稅吏一樣,為了錢和世上的成功過生活,卻陷在無人明白的憂慮和絕望裏。我們怎能幫助這樣的靈魂呢?我們要擁有耶穌盼望的目光,更要效法耶穌的憐恤和牧者的心腸,那時可以為到服侍一個靈魂捨己和幫助他們。祈求 神將主耶穌向一個靈魂的愛和盼望賜給我們。

對耶穌的呼召,利未有甚麼反應呢?請看第28節:「他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利未怎能這樣起來跟從耶穌呢?利未深深領受到耶穌呼召他的愛和盼望,也曉得自己一直所擁有的東西不能帶給他幸福和活著的意義。那時他沒有固執地握著以往所有的,乃是立刻悔改和作出決志,壯膽地撇下一直所追求的錯誤的目標和虛假的盼望。他就好像一個人遇見藏在地裏的寶貝,就歡歡喜喜地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利未也沒有主張自己的不義說:「跟從耶穌?我已經在稅關那麼多年,算吧了,我都是沒有盼望的了。耶穌,你呼召第二個人吧了!」乃是相信耶穌會完全負責他的人生,單純地對主的呼召說「阿們」;他單單依靠呼召他的主,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這就是信心。

請看第29節。利未跟從耶穌後,禁不住心中湧流的感激和喜樂,就在自己家裏為耶穌大擺筵席。以往利未只會自己一個人吃飯,自己與自己慶祝生日;如今他卻是邀請了很多稅吏同事和各樣的罪人一同坐席,與他一起分享遇見耶穌的喜樂。利未預備了最豐盛的食物來款待他們,一點也不吝嗇;他們都驚訝利未的改變,便都一同跟了從耶穌;他們彼此認罪和領受赦罪的恩典,在席上充滿了笑聲和天國的喜樂。這是利未人生當中第一次救恩的筵席、天國的筵席。祈求 神幫助我們好像利未一樣,更新作出跟從耶穌的決志,好叫我們恢復這救恩的喜樂。

但在這筵席上,有誰不感到喜樂呢?請看第30節:「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文士和法利賽人為何沒有喜樂呢?是否因為他們有得看、沒得食呢?在當時的猶太社會裏,與誰一同吃喝,表示了承認誰為我的朋友;文士和法利賽人認為稅吏和罪人應當受 神的審判,怎可能做他們的朋友,與他們一同吃飯呢?

耶穌於是怎樣幫助這樣的宗教領袖呢?請一起讀第31,32節:「耶穌對他們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耶穌在這裏將自己比喻為醫生,將罪人比喻為病人。醫生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病人;使病人得醫治,這是醫生存在的意義。但對於醫生來說,有哪種病人是最難以得醫治的呢?那不是患很嚴重的病或者絕症的病人,而是不認為自己是有病的病人。耶穌說,祂來不是召義人,這不是表示世上有不用悔改的義人,而是指著自以為義的人。文士和法利賽人自以為自己是康健的,不用屬靈的醫生耶穌,但耶穌宣布自己正正是為了呼召罪人而來到這世上。耶穌說:「我來乃是召罪人悔改。」召罪人悔改,這並不是指著指出和定人的罪惡;耶穌乃是藉著迎接和呼召罪人,謙卑服侍和愛他們,與他們一同吃飯,教導他們 神的說話,為他們進行一對一的屬靈療程,藉此使他們患病的靈魂可以一步一步得醫治,直至完全地恢復過來,成就悔改和歸向 神的工作。

出身自英國艾略特(Charlott Elliott)是個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卻在32歲那年患了一場重病,自此成為了半身不遂。馬蘭牧師憐憫這婦人,來到她的家中探訪她,向她談及有關得救的問題,但艾略特卻冷淡地拒絕了馬蘭牧師的說話,因為她一直因所患的病而心中怨恨 神。直到後來,艾略特才發現自己是個可憐的罪人,她問馬蘭牧師怎能來到耶穌的面前,馬蘭牧師便向她說:「照你的本相來到主面前,主必定悅納你。」(Give yourself to God, just as you are) 艾略特因為耶穌迎接自己現在的本相,受大大的感動而信了主,便寫成了生命聖詩198首「來就上主羔羊」(Just as I am) 這首詩歌:「像我這樣,無善可陳,主竟為我流血捨身,得蒙選召,與祢親近,真 神羔羊,我來,我來。」

同樣,我們雖然是有很多過犯的罪人,但耶穌絕不定我們的罪,乃是看我們為病人;當我們帶著現在的本相來到耶穌面前時,耶穌便迎接我們和醫治我們,直到完全得痊癒。 神在這時代中也呼召我們,作邀請患病的靈魂來到耶穌那裏的牧者;為了幫助校園的靈魂,我們要得著這位耶穌的愛和盼望,也要相信這位醫治我的耶穌,也必定能醫治在罪中徬徨的羊群。縱然利未看起來是難以改變的罪人,但因著耶穌不放棄的愛和服侍,利未終於改變成為聖馬太;同樣,我們向一個靈魂的愛和盼望,也最終可以叫一個患病的靈魂悔改和得救。祈求主幫助我們效法這位耶穌的愛和盼望,引領一個靈魂來到耶穌面前,以至可以服侍叫人得生命的工作,將榮耀歸與 神。

請看第33節。當時的宗教領袖藉著每星期兩次禁食,將自己很嚴肅和難看的樣子顯給人看,藉此叫人承認他們是敬虔的人;但他們見耶穌和祂的門徒不但沒有禁食,反而又吃又喝,便批評他們為不敬虔的人。耶穌教訓他們禁食真正的意義是甚麼呢?請看第34,35節:「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豈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耶穌將自己比喻為新郎,將門徒比喻為陪伴之人,藉此教導他們,敬虔的信心生活乃是好像婚姻筵席一樣,與新郎耶穌同享救恩的喜樂,而並非形式化地遵從信仰的傳統和習慣。但假如我因世上的私慾和盼望,失去了耶穌作我內心的主人,那就是要禁食禱告的時候,好叫耶穌可以再次與我同在,恢復與耶穌同在的喜樂。

耶穌於是再舉了甚麼比喻呢?請一起讀第36至38節:「耶穌又設一個比喻,對他們說: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新酒必將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壞了。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裏。」姊妹們買衫時,都會愛惜買來的新衣服,絕不會將買回來的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家中的舊衣服上而變得格格不入;盛載新酒時,人都會用有彈性的新皮袋,而不會用僵硬的舊皮袋,免得舊皮袋裂開,使新酒漏出來,皮袋也變為無用。在這裏的「新衣服」和「新酒」,指著耶穌的說話和福音,「舊衣服」和「舊皮袋」指著因為律法和傳統而變得陳舊和僵化的內心。耶穌的說話和福音好像發酵的新酒一樣,有改變人生命的無限的能力,赦免人的罪惡,也拆毀舊有的價值觀,叫罪人根本地得改變,創造新的歷史。但人的本性是愛舊酒過於新酒,愛安逸過於得改變,愛維持現狀過於成長;為了迎接新酒耶穌,我們的內心要成為新皮袋,為此要每一日來到召罪人而來的耶穌面前,更新領受耶穌赦罪的恩典、愛和盼望,那時我們可以盛載福音的新酒,過在主裏面更新變化的新生活。

感謝讚美屬靈的醫生耶穌,為了召罪人而來到這世上,雖然知道我們患病的樣子,卻不定我們的罪,以愛和盼望呼召我們,使我們可以悔改和過新的人生。祈求主幫助我們效法這位主,服侍這時代好像從前的我們一樣患病的靈魂,使他們在耶穌裏得醫治;又祈求主每一天將新皮袋的內心賜給我們,使我們可以盛載福音的新酒,過在主裏面滿有生命力和更新的信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