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瑪拉基書 第3課                                     3月19日(第Ⅰ部信息)

經文 / 瑪拉基書2:17-3:12
金句 / 瑪拉基書3:7

現在你們要轉向我

萬軍之耶和華說:從你們列祖的日子以來,你們常常偏離我的典章而不遵守。現在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你們卻問說:我們如何才是轉向呢?


每日打開報章,可以從新聞中看到社會上很多不幸和不公義的事情,叫人心中不禁向 神擁有兩大疑問:就是有關 神的愛和 神的公義。對以色列百姓亦都一樣,他們問 神:「祢在何事上愛我們呢?」(1:2)雖然他們要因罪被拆毀,卻沒有滅亡,可以再次過屬 神百姓的生活,這就是蒙 神愛的證據。他們又問:「公義的 神在哪裏呢?」在瑪拉基處身的時代,以色列民看見惡人亨通,好人遭殃,便懷疑 神的公義;心想公義地過生活都無意思,就開始隨波逐流,追從外邦人的生活方式。於是 神藉著與他們同台辯論,藉此教導他們公義的 神仍然活著。那麼,公義的 神在哪裏呢?又在信徒中間成就了甚麼呢?

Ⅰ‧立約的使者快要來到 (2:17-3:6)

在第2章裏,瑪拉基先知責備利未人祭司和百姓的罪,就是違背了 神與他們所立生命和平安的約,與及在婚姻的盟誓中行詭詐。如今瑪拉基先知還顯露他們甚麼問題呢?請看(2:17):「你們用言語煩瑣耶和華,你們還說:我們在何事上煩瑣祂呢?因為你們說:凡行惡的,耶和華眼看為善,並且祂喜悅他們。或說:公義的 神在哪裏呢?」為何以色列公然發出過激的言論呢?在(3:15)裏,提到一些懂得操弄手段、行惡的人竟無災無害,會欺騙的人可以賺得盆滿缽滿,在世上無往而不利;政客又一次地說謊而為所欲為,叫社會公義蕩然無存。加上,那些人正正是當時壓制以色列,向他們行惡的波斯和周圍的外邦民族。反觀,以色列人在艱苦中依然侍奉 神,在耶路撒冷建造聖殿和修築城牆,重建耶路撒冷城,又獻上崇拜和祭祀;卻落在被外邦人魚肉的下場。所以,他們心想 神好像不管這件事了,又告訴自己,這世界再沒有公義, 神的眼睛瞎了!

於是, 神如何回應呢?請看(3:1):「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祂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在這裏,「我的使者」和「立約的使者」並非同一位;「我的使者」指著彌賽亞先鋒施洗約翰;而「立約的使者」則是彌賽亞基督。雖然百姓所關心的是光復以色列,重現昔日所羅門時代的璀燦和榮耀;但 神藉瑪拉基先知教導以色列百姓真正要關心的,乃是渴慕彌賽亞來臨的日子,並要過儆醒等候的生活。因為到了時候, 神要差遣施洗約翰預備主的道路;施洗約翰在曠野傳揚責備百姓罪的悔改信息,耶穌也要在人意想不到下進入聖殿。而耶穌來的終極目標,是要獻上公義的祭。祂以自己為公義的供物,代替了那些假冒偽善之人所獻上殘缺的祭性。事實上,當時眾祭司和百姓的內心正被罪惡深深的污染和患病,不能避過 神的審判、無一倖免。然而,公義的 神為拯救罪人、施行公義,竟差派祂的獨生子耶穌來到世上,親身擔當世人的罪,使凡相信和迎接耶穌為救主的人,皆可以得著救恩和永生。

請看第2節:「祂來的日子,誰能當得起呢?祂顯現的時候,誰能立得住呢?因為祂如煉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鹼。」 神應許彌賽亞必要來臨,在全地上施行公義,並要作煉淨(2-4)和審判的工作(5-6)。在這裏,「祂如煉金之人的火」就是煉淨金礦石時熔爐的火。鍊金子時,除了繼續的保持高溫外,還需要遂漸的加強火力,甚至達到1600度以上,藉此把所有的雜質、合金、不貴重的金屬都會浮起來和熔化掉,使隱而未見微細的污垢和渣滓被火分開,  剩下在熔爐的全是純度高的精金。一直到鍊金之人打開蓋子,金子清晰得像一面鏡子般明亮照人,可以反照鍊金之人的面貌。那時,金子就鍊成了。同樣,事奉 神的利未人必需反映出 神的性情,使 神可以在祂的子民中看見自己的形象。否則,信徒就必需繼續接受熬鍊。不但如此,耶穌也如漂布之人的鹼,在衣服上頑固的污漬(豉油漬、咖喱汁和蕃茄醬),若浸在這鹼內,就會被分解和除垢而變得雪白。然而,人極其量只能清潔外在表面的污穢,但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耶17:9),人的問題還包括了心裏、思想和靈裏的;要裏面得洗淨絕不容易,必須要主的真道來洗淨內心。

請看第3節:「祂必坐下如煉淨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 神為了使當時利未人內心罪惡的雜質除掉,直至可以得潔淨,就重複地熬煉他們;藉此使他們可以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作完全的祭。在這裏,「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是象徵 神與利未人建立正確和愛關係時所獻上的祭祀, 神最盼望的是利未人擁有對 神單純的愛和純全專一的心、敬畏 神,又把包含著悔改和感謝的祭獻給主;藉此恢復百姓在羅所門時代向 神內在的敬拜, 神的榮耀住到百姓中間。當作屬靈領袖的眾祭司擁有清潔的心,獻上公義的崇拜時,百姓都可以回頭離開罪孽。(2:6)

請看第4節:「那時,猶大和耶路撒冷所獻的供物,必蒙耶和華悅納,彷彿古時之日、上古之年。」 神必祝福和悅納好像在摩西和大衛時代所獻上的祭祀,就是以憂傷痛悔的靈和感謝的心所獻上的供物。相反, 神的審判終必臨到哪些不敬畏 神的人身上呢?請看第5節:「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必臨近你們,施行審判。我必速速作見證,警戒行邪術的、犯姦淫的、起假誓的、虧負人之工價的、欺壓寡婦孤兒的、屈枉寄居的和不敬畏我的。」對利未子孫而言,立約的使者是煉金之人的火;但對那些始終不敬畏 神和不肯悔改的人來說,就如審判的火顯現出來。藉此, 神要審判世上的一切惡。

請看第6節:「因我耶和華是不改變的,所以你們雅各之子沒有滅亡。」當時以色列遭到滅亡乃理所當然。在第1,2章裏描述了他們的罪惡,跟以東人沒有分別;他們又跟起初 神與利未人立約時完全變了質,充斥著不信和污穢。然而,他們仍未滅絕,只因 神對他們第一次立約時的心從沒有改變; 神向以色列起初的愛始終如一。 神不但沒有因以色列的罪惡就毀滅和撇棄他們;反之, 神卻選擇要煉淨和漂白他們。在這裏,讓我們試想想甚麼是 神的祝福?以色列百姓向 神投訴說:「祢在何事上愛我們呢?」又埋怨說:「公義的 神在哪裏呢?」他們一直以為 神將世上的祝福和勝利賜下,才算是愛和公義;但 神的盼望是煉淨他們的心,可以被塑造為將公義的祭物獻給 神的聖潔祭司。今日,大多數人的盼望都放在世界,即使不少人起初決志跟從 神,但不久後又再追隨錢和情慾過生活,向世界出發。然而, 神的揀選和呼召,並愛信徒的心從不改變;也因著這位不毀滅罪人,反倒煉淨罪人的 神,叫每個人在主裏面皆有盼望。就是這樣,原本要滅亡的罪人,因著 神不改變的愛被煉淨,可以得著成為作聖潔祭司並屬 神兒女的恩典和祝福。 神以煉金之人的火和漂布之人的鹼來鍛練以色列百姓,這就是 神不變的愛和公義的憑據。

Ⅱ‧要獻上完全的十分之一 (7-12)

請一起讀第7節:「萬軍之耶和華說:從你們列祖的日子以來,你們常常偏離我的典章而不遵守。現在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你們卻問說:我們如何才是轉向呢?」翻查舊賬時,以色列從他們的列祖以來,已經有反覆多次離開 神的違規紀錄;而且,他們的語氣亦顯出他們的態度是何等負面,如何不斷的頂撞和拒絕 神。為甚麼以色列人會講如此負面的說話呢?他們主張 神已經不再愛他們,否則為何以色列會滅亡?百姓會被擄? 神那有為他們作甚麼事呢?繼而把自己的罪行合理化,也為自己形式化的獻祭和不需要奉獻就不用悔改;但結果只是攔阻了他們歸回 神。如今以色列民儘管外在上遵守律法,口唇尊敬 神;可是內心卻遠離 神。於是, 神懇切邀請和盼望他們要轉向 神, 神也應許只要他們轉向 神, 神也必轉向他們。同樣,縱然信徒身在教會,心卻容易向著世界;也容易只是關心世上的成功,過於 神救恩的工作,或是內心嚮往舒適安逸的生活,大過拯救一個靈魂的 神的內心。這時候,就只能獻上形式化的祭祀;久而久之,內心也變得愈來愈遠離 神。為此, 神極之盼望以色列百姓的內心可以轉向 神,這表示從心底裏悔改和歸回 神所賜給他們的典章,就是遵守和愛 神的說話。

可是,以色列百姓如何回答呢?請再看第7節下:「你們卻問說:我們如何才是轉向呢?」他們的回答彷彿是:「我們不是如常往聖殿獻祭,如常敬拜事奉耶和華嗎?」為此, 神清楚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問題,與及在哪方面具體地指出他們要轉向 神。請看第8節:「人豈可奪取 神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每當以色列百姓望見外邦人行惡,就搖頭歎息說:「公義的 神在哪裏呢?」但事實上,真正的強盜是以色列百姓。外邦人偷取別人的東西,以色列卻偷竊 神的東西。更嚴重的,是通國的人也這樣行,全民皆賊。為何 神說不獻上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為盜竊,並強烈地斥責他們呢?(利27:30,32)說:「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是歸給耶和華為聖的。」「凡牛羣羊羣中,一切從杖下經過的,每第十隻要歸給耶和華為聖。」換言之,這十分之一是屬於 神的。

不過,在獻上十分之一上容易有怎樣的障礙呢?許多人會感到收入微薄,若是再獻上十分之一,就不夠用了;亦有人覺得收入太多,不捨得奉獻,就只獻上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甚至主張這些是自己勞苦得來的成果,就不捨得獻上。但這想法是由於人以為把自己勞苦得來的獻給 神,與及倚靠肉眼所能見的錢財,過於相信眼所看不見的 神。耶穌說:「不要積攢財寶在地上…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路12:34)「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太6:21)人以為為自己保留更多,會更有安全感,但卻失去了對 神信靠的心和 神賜給人寶貴的褔氣。

然而聖經清楚指出十分之一是屬於 神的。雖然信徒辛勤工作賺錢,但其實萬有都屬耶和華,獻上十分之一就是承認 神的主權,我的生命、才幹、時間、財物…一切都來自 神,信徒奉獻就是表示承認 神的主權;縱然是努力工作賺取金錢,但這些機會也是 神所賜下,並以具體的行動來表達對 神的感謝。再者,利未人會獲得部分十一奉獻之物,因為他們並無產業(民18:20-21)。不過在瑪拉基時代,百姓並未獻上當納的十分之一來支持 神的僕人,以致利未人要出來工作維生,這使他們不再重視 神賜給他們侍奉聖殿和敬拜的職責,在建立 神的國度上受阻。什一奉獻的意義非單單因為律法上的規定,在未有律法以先,什一奉獻在亞伯拉罕的時代已被確立。亞伯拉罕在戰爭中得著大大勝利回來以後,稱頌那位把仇敵交在他手中的耶和華,就把所得來的十分之一拿出來獻給祭司麥基洗德。(創14:20)這就是什一奉獻的起源。雅各也曾許願說:「 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喫,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的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 神…凡祢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祢。」(創28:20-22)隨後什一奉獻才被制定在摩西的律法上。然而, 神並不喜悅人把什一奉獻好像交稅一樣帶著被逼和勉強的內心。相反,當人對 神的恩典有感恩的心,就能以喜樂的心獻上;這時候,可以經歷 神把各種的恩惠多多地加給我們。換言之,獻上十分之一只是將心轉向 神的第一步,是信心行動的表現。 神期望祂的兒女獻上十分之十,達至全心全身的委身奉獻,忠心的作 神的好管家。並且,所有的奉獻都應該從心裏作,且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就是 神的兒女把心轉向 神的具體表現。

至於當時的以色列百姓有面對嚴峻的物質試煉,搵兩餐都不容易;若要遵從 神的說話獻上十分之一,怎能活下去呢?莫非真的要「餓死老婆瘟臭屋?」結果,他們就奪取了向 神當納的十分之一。然而,他們並沒有因此就過更豐盛的生活,卻是適得其反。請看第9節:「因你們通國的人都奪取我的供物,咒詛就臨到你們身上。」因為物質上的艱難而搶奪 神的供物,咒詛就臨到以色列人,就是生活上經歷受損失;原本勞苦耕種所結出的,卻在收割的一刻因蝗蟲大軍或外邦人的侵略而衰收尾。

相反,當信徒憑信心獻上十分之一時, 神要怎樣祝福信徒的生活呢?請看第10節:「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神說當以色列把完全的十分之一獻給 神時,可以試試 神會否祝福他們, 神這樣做是為要把獻上十分之一的信心種在他們心裏。雖然人不可以試探 神,但因著以色列不相信, 神就對他們說:「試試我」甚至預先告訴和應許他們說:「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世界著名牙膏品牌高露潔的創立者威廉·高露潔就是一生實踐什一奉獻,並得到 神豐盛的祝福的典型代表人物。威廉·高露潔(William Colgate1783-1857),出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在十六歲那年,因家境貧窮,父母無能力養育他;就在他出外找尋工作期間,認識了一位船長,是個虔誠基督徒,船長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小威廉更自言他只懂得做蠟燭及肥皂;船長便跪下,為小威廉前面的行程禱告,更鼓勵小威廉說他必定在紐約成為最出色的肥皂製造商,但經商最重要是忠誠。

而當初實行什一奉獻,當時威廉·高露潔所經營的公司資本並不雄厚,基礎也不穩固,但他從小開始就謹記母親的叮囑和船長的忠告遵行聖經教導,他從勞力得到的第一塊錢起,就繳納什一奉獻。後來在創立高露潔公司後,他把公司盈利的十分之一納入 神的專款賬目內。威廉因著遵行聖經的教導做什一奉獻,他的公司也得到了 神的祝福而擴張起來。而他的什一奉獻也逐年增長為什二、什三,最後增至盈利的一半,他所有這些奉獻都被用作在教會事工上。如今,經過近200年,它生產的個人護理用品經銷到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銷售額達94億美元的大企業,也成功打進世界品牌500強,被形容為「牙膏裏擠出金子」。

請一起讀第11,12節:「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必為你們斥責蝗蟲,不容牠毀壞你們的土產。你們田間的葡萄樹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萬軍之耶和華說:萬國必稱你們為有福的,因你們的地必成為喜樂之地!」當以色列將當納的十分之一獻給 神時, 神親自設立防護網,禁止蝗蟲踏足以色列所栽種的田,又叫葡萄樹的果子結實纍纍;因為葡萄若不熟而落,那葡萄樹的果子就等於無用。換句話, 神會保守信徒不遭意外或不必要的損失,又使他們的勞力和工作有好的收成,平平安安的工作,可以過蒙福的人生。不但如此,他們也被外邦人承認為蒙 神祝福的百姓而造福周圍的人,成為祝福的源頭來福澤萬民。因此,獻上十分之一與否並非一樣; 神將不能測度的祝福賜下。

通過今天的信息,以色列人問:「公義的 神在哪裏呢?」但 神不改變的與聖徒同在,沒有叫信徒滅亡,乃是塑造他們的生命;並懇切盼望人悔改回轉歸向 神。祈求 神幫助我們通過 神的鍛練,可以成長為以清潔的心侍奉 神的公義的百姓,也可以憑信心把當納的什一奉獻擺上,得著 神的祝福,經歷 神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我們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