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馬太福音 第7課                                  7月12日 岑國榮牧者

經文 / 馬太福音7:1-12
金句 / 馬太福音7:12

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感謝 神通過馬太福音,將美麗的登山寶訓一直賜給我們:主在第5章裏說了著名的天國八福,教導門徒律法真正的意義,將「要完全,像你們的父完全一樣」的盼望賜了給他們;在第6章裏,教導門徒暗中的施捨和禱告的生活,也將「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的應許賜了給他們。門徒聽耶穌的教訓時,正坐在加利利的一座山上,清風送爽,耶穌寶貴的說話就如春雨甘霖,叫他們感到煥然一新,相信他們必然有了跟上山之前不同了的天國的盼望和聖潔的盼望,感到耶穌同在、就是天堂。但門徒終歸要回到山下,要再次面對和服侍群眾和與人同工,那時他們容易失去天國八福的內心,與人發生紛爭和磨擦,再次變得疲倦和枯乾起來。因此,耶穌在今日第7章的經文裏,就登山寶訓作出總結,將待人接物上的金科玉律賜給門徒,又將禱告的功課教導他們。祈求主今日將大的量器賜給我們,使我們領受耶穌如同珍珠一樣寶貴的說話。

 

第一,不要論斷人 (1-6)

請一起讀第1節:「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在這裏的「論斷」跟分辨對錯不同。我們固然需要通過 神的說話分辨對錯,以至可以知罪而悔改;當我們看見羔羊軟弱犯罪時,也要幫助對方從錯誤的道路當中回轉。這好比父母看見兒女因無知而衝出馬路時,斷不會以「不要論斷人」為理由而任憑他們,乃是會為到他們生命的安全而勸阻和催促他們回轉。相反,「論斷」的英文是 “judge”,是指著坐在法官的位置,作出結案陳詞一樣,就對方的罪惡和過犯作出定罪,判斷別人當受怎樣的刑罰,甚至加上個人的情感,將對方的弱點和過犯誇大和肆意攻擊。人的本性是喜歡論斷人,特別在今日的時代,人大都喜歡暴露別人的弱點,作為閒話家常的主題,或是在社交媒體上大肆渲染:論斷特首的施政何等不濟,論斷上司甚麼都不理、只是將工作加給我,論斷同事處處與我作對,甚至論斷與自己最親近的家人;這樣的事也不幸地在教會的肢體中間發生。人為甚麼喜歡論斷人呢?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論斷人時,似乎可以暫時發洩情感,叫內心感到一刻的暢快;而且論斷人時,彷彿自己並沒有犯別人一樣的過犯,就顯出自己比別人清高和有義。

但耶穌說,我們為甚麼不要論斷人呢?請再看第1節下和2節:「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有一個兒童故事是這樣說的:從前有一個小孩子在山上走路,無意間說了一聲:「喂…」從山谷那裏便傳來了「喂…」的聲音。小孩子問:「你為甚麼學我說話呢?」山谷便又傳來「你為甚麼學我說話呢」的回音。小孩子感到不煩耐,便氣忿忿地大聲說:「我憎死你。」結果整個世界都傳來「我憎死你」的聲音,小孩子便大哭,回家將事情告訴媽媽,媽媽便叫小孩子回到山谷那裏,試試大聲說「我愛你」。結果小孩子大聲說「我愛你」後,果然被「我愛你」的聲音完全地包圍,小孩子就非常高興。以上的故事所帶出的道理雖然顯淺,卻又是十分實在:我們論斷別人時,那論斷就好像回音一樣,最終回到我的身上;我們以怎樣的尺度來量度別人,別人也以怎樣的尺度來量度我;我們寬恕人時, 神也寬恕我;我們不憐憫人時, 神也不以憐恤待我。雅各書2:13說:「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

耶穌說論斷人的人有甚麼問題呢?請一起讀第3,4節:「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在這裏的「樑木」是指著建屋用的橫樑,「」是指著從木頭掉下來的木刺。耶穌通過這個比喻,想說的是甚麼呢?首先,樑木比起木刺大幾百萬以至幾千萬倍,這表示論斷人的人其實有著明顯的大的罪惡;在 神的眼中,論斷人的人比起他所論斷的人的罪更大。這叫我們想起在馬太福音18章裏,耶穌所設的一個比喻,當中有一個僕人欠了他主人一千萬銀子的債,卻無力償還,主人卻向他動了慈心,白白地免他所有的債;但當他不過剛領受完恩典,一轉過身來,看見他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他就怒氣沖沖地掐著他的喉嚨,要他盡都償還。但論斷人的人往往看不見自己有著樑木一樣的大的罪,為甚麼呢?這是因為在他眼中的樑木太大,已經將他的眼睛完全蒙蔽。耶穌因此提醒論斷人的人,要首先發現自己眼中的樑木,要深深省察自己在 神面前是怎樣的罪人。其次,眼中有樑木的人,不能幫助別人去掉眼中的刺,這表示論斷人的人並不能真正幫助別人。眼中有樑木的人,怎能去掉別人眼中的刺呢?最多只能將手叉進弟兄的眼裏,叫原本只是刺傷的弟兄被抓傷甚至受瘀傷。在約翰福音8章裏出現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到耶穌面前,他們帶著滿心的自義和論斷時,不能幫助婦人去掉眼中的刺,只能用石頭扔死婦人。直到耶穌向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8:7) 那時他們便發現自己裏頭,同樣有著樑木一樣大的罪惡,就不再主張要定婦人的罪,一個一個地出去了。

我們不要論斷人的同時,要做的是甚麼呢?請看第5節:「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耶穌說,我們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這表示通過 神的說話深深省察自己,承認自己的罪,實際生活裏掙扎悔改。這好比我們通過寫所感,將 神的說話適用在自己身上,而非別人的身上。然而,即使再出色的醫生,也不能為自己做眼科手術,來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因此,我們實在徹底需要主的幫助,來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真心認罪悔改,求主的憐憫時,主必去掉我們眼中如同樑木一樣大的罪惡。當主去掉我們眼中的樑木時,會有甚麼事發生呢?樑木托著整間房屋,人的自義和驕傲也托著一個人。直到當一個人發現自己在 神面前是怎樣的罪人時,樑木被去掉,他一直所倚靠的驕傲和自義倒塌,但這卻是新的開始,使他建造新的人生的房子,以耶穌為房角石。不單如此,從前裝滿定罪的石頭的房子,如今裝滿主的愛和恩典,他看弟兄的眼光完全不同起來,看弟兄如同天使一樣美麗和可愛,即使自己沒有親手幫助弟兄去掉眼中的刺,卻因為以愛服侍弟兄,叫弟兄受感動而流淚,刺也隨之而流出來。就是這樣,將 神的說話適用在自己身上而悔改的人,不會論斷人,反倒藉著愛和憐恤親近人,也能真正幫助人如刺一樣的罪的問題。

當門徒聽見「不要論斷人」和「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的說話時,容易想是否應當包容所有的罪惡呢?耶穌於是教導他們甚麼呢?請看第6節:「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它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耶穌教導門徒雖然不要論斷人,卻要擁有屬靈的分辨能力。耶穌所說的「聖物」和「珍珠」指著福音,福音是聖潔的 神的說話,也是叫人得救和得生命的寶貴的真理。但狗和豬卻不曉得聖物和珍珠的價值,只感到嚼而無味,便將它吐出和踐踏,甚至咬將珍珠給牠們的人。耶穌在這裏想說的,不是叫我們快快地判斷人為豬或狗,乃是要在傳福音時,懂得分辨聽福音的人的內心,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福音。假如對方沒有悔改的內心,甚至敵擋和藐視福音的話,寧可暫且先為對方禱告,到對方得著悔改的心靈時,才將寶貴的福音傳給他。耶穌在差門徒兩個兩個出去傳道時,也囑咐他們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 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栽培門徒時,也叫門徒離開那些毀謗福音的人。箴言9:8也說:「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我們既要盡力承擔軟弱的人,也要擁有分辨能力,遠避踐踏福音的人,好叫福音真理和 神的教會得著保護。

 

第二,祈求、尋找、叩門 (7-11)

從以上我們學習了不要論斷人,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也學習到要擁有屬靈的分辨能力,但即使我們知道了這一切,卻發現靠著自己的意志力不能行出來。有誰能克服論斷人的本性呢?誰能擁有對別人的憐恤和愛、以及屬靈的分辨能力呢?耶穌知道我們的實況,便教導我們要怎樣做呢?請一起讀第7節:「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耶穌將禱告的三部曲(A.S.K.),就是祈求(ask)、尋找(seek)和叩門(knock)教導門徒和我們。首先是祈求。人何時會祈求呢?人感到自己缺乏時,才會向 神祈求;但假若人感到富足的話,便不感到有祈求的必要。我們通過主的說話,發現自己裏頭沒有愛弟兄的心,只有論斷人的驕傲,知道自己在主面前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那時要謙卑地求:「主啊,求你賜給我悔改的靈,使我去掉自己樑木一樣的罪,求你將憐恤和愛人的心和分辨能力賜給我,使我可以服侍弟兄。」第二是尋找。儘管我已經竭力禱告了,但假若只是按兵不動的話,就不能經歷 神的工作,因此須要付諸實行,具體上尋找我所禱告祈求的。就例如,失業的時候,既要為到得著工作而禱告,也要以行動寄出求職信;不但要為到服侍一個羔羊而祈求,也要去到校園具體地傳福音和尋找靈魂。第三是叩門。這表示門本來是關上的,而且通常並不是一叩便開的。我們邀請一個靈魂來參加靈修營和一對一查經,我們的兒女和羔羊得痊癒,往往也充滿了障礙物,因此須要叩門,即是要不灰心和忍耐地挑戰,以至最終克服障礙,給我開門。

縱使我們知道須要祈求、尋找和叩門,但在禱告的事上,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很快灰心和放棄禱告。為此,主將應許的說話賜給祈求、尋找和叩門的人,請一起讀第8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主應許假若我們不灰心地祈求、尋找和叩門的話,那位厚賜人的 神就必給我們得著、尋見和開門。雅各書1:5也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耶穌也教導我們,垂聽我們禱告的 神是誰呢?請看第9至11節:「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試問在我們當中,有哪一個父親,兒子向他求說:「爸爸,好肚餓啊,給我餅啊!」會向他說「阿仔,爸爸無錢,食住石頭先」呢?又有哪個父親在兒子求魚時,會向兒子說:「阿仔,魚賣那麼貴,食蛇還好」呢?耶穌說, 神是我們天上的父,祂當然知道甚麼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也知道何時是賜給我們最好的時候。有時候,我們雖然禱告,但未有立刻得著所求的,但我們要確信,天父必然在最好的時候將最好的東西賜給我們。天父尤其想將最好的東西、就是聖靈賜給我們。路加福音11:13下說:「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祂的人嗎?」當我們的禱告未有立時蒙應允時,要繼續不灰心祈求、尋找和叩門,那時我們首先領受聖靈和得著確信,與天父的關係親密起來,最終也得著天父早已為我們預備好的一切。求主將祈求、尋找和叩門的信心賜給我們,可以得著天父為我們預備的好東西;祈求主也在預備今年的夏令營時,使我們同心合意地祈求、尋找和叩門,以至經歷天國的門為我們開了,很多靈魂得救和得生命的工作大大地發生。

 

第三,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12)

耶穌就登山寶訓作出怎樣的總結呢?請一起讀第12節:「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耶穌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是律法和先知書的結論,即是舊約聖經的總綱,這也是待人接物上的金科玉律(Golden rule),是最高的原則和道理。有甚麼待人接物的金科玉律呢?孔子的門徒子貢曾經求教於孔子,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意思即是「有沒有一句說話是可以一生奉行呢?」孔子便回答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即是「寬容和諒解別人吧!自己所不願意的,不要強加於別人。」這算是很高的道德水平,卻是流於消極和自我保護,只能做到不傷害別人。但耶穌卻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將積極行善和愛人如己的方向賜給我們。

人通常以甚麼為待人接物的原則呢?人通常以別人怎樣待我來待別人。俗語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英文裏也有 “Give and take” 的說話,意思即是公平交易和互相遷就。正因為這樣,人往往找不到先待人好的理由。而更多時候,人因為感到從別人那裏得不到當得的待遇,便生出向別人的論斷和憎恨,與人磨擦和爭執,築起很多的高牆。每個人都想別人先待我好,先尊重我,先安慰和服侍我,結果等到最後,才發現原來對方跟我一樣,都是等候我先待他好。人也大多以為先被人好好接待的才是得勝者,降卑自己俯就人的是失敗的人,所以彼此主張自己的自尊心,彼此都過著枯乾和無喜樂的生活。這樣的事不但發生在上司和下屬之間,長輩和後輩之間,甚至在夫妻和弟兄姊妹之間。

但耶穌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是甚麼意思呢?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因此很多時不曉得當怎樣待人,但每個人卻很清楚曉得自己想被人怎樣接待。我想別人怎樣接待我呢?我當然想別人愛我和尊重我,稱讚和承認我,悉心地服侍我,即使有時候有過犯,但不要苛刻地待我,要體恤和鼓勵我。耶穌說,若我們想別人這樣待我的話,就首先這樣待別人。若我想得著別人的愛,我要先愛別人;若我想別人承認和稱讚我,我要首先承認和稱讚人;若我想別人在我軟弱時憐恤我,我要首先憐恤人。當我們這樣積極愛和服侍人,鼓勵和憐恤人時,那愛和憐恤就如回音一樣,終於回到我的身上,那時我們的內心有天國,也被 神承認為 神的兒女,享受 神豐盛的愛。

然而,縱然我們已經知道了耶穌所說的道理,當實際上面對要怎樣待人時,往往感到難以做到耶穌的教訓。我們怎能順從耶穌所說的金科玉律呢?為此,耶穌提醒我們的身份, 神是我們天上的父,我們是祂的兒女。 神向原本因為犯罪而走向滅亡的我們,首先愛我們,為我們不愛惜祂的獨生子,為我們捨了,叫原本沒有資格的我們,成為了天父的兒女。天父這樣善待我們,也將一切的好東西加給我們,叫我們一無所缺。當我們記念到天父怎樣待我們時,我們可以不再主張自己的自尊心和自義,也不再只等候別人善待我,乃是將天父所賜給我的極大的愛和恩典分給別人,像天父怎樣待我那樣待別人。祈求主扭轉我們從世界而來的價值觀,從只想別人待我好,改變為先善待別人;祈求主幫助我們從小事上開始愛和服侍人,叫我們的內心和聚會充滿天國的喜樂,可以作這黑暗時代的鹽和光。

通過今日的信息,主耶穌將待人的金科玉律教導我們。我們不要論斷人,乃要在主的說話面前去掉自己樑木一樣的罪惡。我們也要記念已經將最好的賜給我們的天父的愛,願意人怎樣待我們,我們也要怎樣待人,要努力成長為成熟的主的僕人。我們為了實踐耶穌所教訓的說話,要不灰心地祈求、尋找和叩門。祈求主祝福我們的聚會,成為先愛和服侍別人的聚會,以至充滿 神的愛和恩典,可以被 神使用服侍拯救生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