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馬可福音 第17課                                                  6月23日(第Ⅰ部信息)

經文 / 馬可福音11:12-25
金句 / 馬可福音11:22

你們當信服 神

耶穌回答說:你們當信服 神。


曾有國際著名女歌手獻唱一曲“Love Can Move Mountains",來展示愛情的力量。而(約3:16)說:「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就淋灕盡致地表達了愛的威力,以至在過去二千多年感動了無數罪人的內心。今日的經文,講述另一種從信心而來的能力。祈求 神幫助我們當信服 神,經歷這份能力,可以成就挪移大山的偉大工作。

Ⅰ‧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 (12-19)

在(可11:1-11)記述了耶穌在許多群眾的歡呼聲中進入耶路撒冷,雖然那時天色已晚,耶穌進城後第一件事還是入了聖殿,周圍觀看各樣物件,就與十二個門徒出城,往伯大尼去。還記得耶穌滿了十二歲那年,第一次與父母同來到耶路撒冷聖殿守節;當時耶穌與教法師討論得津津樂道,坐在他們中間,一面聽,一面問;甚至因掛住查經而忘卻了返家的時間,要父母三天傷心地找祂。那時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路2:49)如今事隔二十年,也是耶穌最後一次進入耶路撒冷聖殿;但祂卻始終如一,所關心的依然是父 神的事。

到了第二日早晨,耶穌從伯大尼出來,要與門徒一起進入耶路撒冷城,那時耶穌餓了。一般而言,大多都是出現門徒喊哂救命嗌肚餓,或許耶穌讓兒女們先吃飽,自己就沒有甚麼「落肚」。恰巧耶穌遠遠地望見一棵無花果樹。因為那樹的葉子相當多,還長得青咇咇,於是耶穌去到那裏,期待在樹上可以「有啲嘢」。但在翻箱倒櫳下,都沒有任何發現,只有茂盛的葉子,就極其失望,然後以嚴肅的聲音咒詛無花果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表面上,耶穌的做法好無厘頭!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的人本主義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在一本《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的書中就提及此事,他說自己不能夠相信咒詛無辜無花果樹的耶穌,但這只是他對耶穌說話片面的誤解。雖然經文解釋當時確實並非無花果的當造季節,但同時也說明這不是採摘無花果的時候,按道理應該有初熟的嫩果掛在樹上。

顧名思義,無花果就是不用開花而結出果子的樹;也是伊甸園裏,除生命樹和分別善惡樹外, 神所創造各從其類的果樹中最早被命名,皆因無花果樹的獨特之處是集中火力來結出甜美的果子。(士9:11)這也是無花果樹從 神那裏所領受的恩典及使命。但假如它失去了 神起初創造時的目的和形像,即使它擁有再多、茂密和豐盛的葉子,在 神的眼中也是失去價值,便不能逃避 神的審判。

接著,耶穌來到耶路撒冷,並再次探訪聖殿。耶路撒冷聖殿在哪方面跟只有葉子,卻找不到果子的無花果樹相似呢?請看第15,16節:「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進入聖殿,趕出殿裏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許人拿着器具從殿裏經過。」耶穌在進入聖殿後,隨即趕出殿裏做生意的人,推到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又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裏經過。耶穌的行徑似乎過激!甚至差點被塗上「擾亂公眾秩序」的罪名。然而,耶穌為何如此憤慨呢?當時耶路撒冷聖殿外貌非常華麗,而且可同時容納逾越節期間數十萬,以至過百萬的信眾一起參與敬拜,場面可謂莊嚴肅穆,一時無倆。這樣看來,其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果子。但事實卻相反,宗教領袖借祭牲必須沒有瑕疵和殘疾為由,以極昂貴的價格兜售;又砌詞羅馬貨幣上印有凱撒的像為褻瀆 神,便以不合理的匯率來兌換大會指定錢幣,作繳付聖殿稅之用。不但如此,聖殿也淪落為了人們出城上橄欖山的捷徑,容讓腳上沾染塵土的人隨便踐踏聖殿;叫原本聖潔的 神的殿變得烏煙瘴氣。

但縱使當時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司長跟奸商勾結,容許他們在聖殿擺設攤擋販賣和交易,獲取厚利,卻無人敢指出他們的問題。於是耶穌便生出義怒,趕走所有做買賣的人。正如聖經也稱呼「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12:3)但當他在西奈山領受法版,從山上下來的時候,看見所有以色列百姓鑄造和敬拜金牛犢,就發烈怒;不但將法版摔碎,更進一步將金牛犢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他們喝。又因亞倫縱容他們,就吩咐利未的子孫剷除一切拜偶像的,並囑咐他們要自潔,歸耶和華為聖。摩西這樣做的目的,是為要幫助以色列百姓,不容他們繼續墮落、腐敗和犯罪,重新悔改回轉歸向 神。

並且耶穌亦在怎樣的盼望中潔淨聖殿呢?請看第17節:「便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着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耶穌指出聖殿要成為萬國禱告的殿,就是萬國的人來到聖殿與 神相交和遇見 神。人在聖殿遇見聖潔的 神,生命就得改變,並以更新的生命使家庭、校園、社會、國家,以至世界得改變。少年人以賽亞在黑暗絕望的時代來到聖殿,在黑暗中遇見聖潔的 神,他的人生改變為聖潔和榮耀的人生。另外,萬國禱告的殿的意思是為萬國的人得救而禱告,在聖殿燃燒著為萬民禱告的火把。在今日,世界的罪惡滿盈,傳福音也越來越艱難;那時,為萬民禱告的火更須要在聖殿中加倍地挑旺起來。相反,聖殿裏為萬民禱告的火熄滅時,聖殿就如同只有茂盛葉子的無花果樹一樣;在為萬民禱告的火消失的地方,充斥著貪心、自私和世俗的酵。所以,為了在聖殿中這團火猛烈地燃燒,需要信徒勤力和逼切的禱告,藉此使 神的聖殿成為湧流出活水一樣 神的說話和禱告的殿。

Ⅱ‧挪開大山,投在海裏的信心 (20-25)

潔淨聖殿後第二日清早,耶穌和門徒從伯大尼出來,再次往耶路撒冷城去。他們在路上看見無花果樹連根也枯乾了。這一刻,彼得的腦袋裏靈光一閃,浮現昨日早上發生過不尋常的事,記起耶穌曾經咒詛這棵無花果樹。彼得便驚訝地向耶穌說:「拉比,請看!祢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彼得為何感到驚訝呢?昨日耶穌咒詛無花果樹時,彼得只以為耶穌一時意氣用事。但昨日以茂盛的葉子感到誇口和自豪的無花果樹,一日內連根都枯乾了,這一刻彼得不但為到耶穌所擁有的說話權柄感到極之驚訝,更盼望得知耶穌一切力量的源頭。

一直以來,彼得除了在吹牛方面幾叻之外, 其餘的就只有在耶穌作工時,在旁沾耶穌的光,作啦啦隊打氣,或只能在耶穌工作過後發出讚歎。彼得實在盼望可以擺脫這樣無力和限制的人生;成為耶穌出色的首位門徒,如鷹一樣在屬靈的高天展翅飛翔,得著屬靈權柄成就偉大的福音工作,最終更能成為改寫歷史的主角。

耶穌知道彼得的提問,便對這樣的彼得如何回答呢?請看第22節:「耶穌回答說:你們當信服 神。」耶穌向盼望能夠好似耶穌一樣,擁有說話權柄和能力的彼得說:「你們當信服 神。」“Have faith in God”是否彼得不信服 神,所以耶穌才這樣說呢?彼得捨棄一切跟從耶穌,表面看來是十分的信服 神,但實際上他沒有好好信服眼所不能見的 神,只信服和倚賴眼所能見的夫子耶穌。因此,當耶穌被兵丁捉拿時,彼得顯得十分擔心和憂慮自己的將來,就陷入軟弱和不信裏,害怕自己會同樣被捕;就在卑微的使女面前三次的否認主。相反,當信服 神是如何做呢?那是100%相信 神。不單止相信祂的能力,也相信祂的愛,祂的引領,將我的人生完全交托在主的手中。這因為我們所認信的 神是一位從虛無中以說話創天造地活著的全能 神,又是叫死人復活, 使骸骨生出氣息,主宰生命的復活權能者。

神從萬國中揀選了當時年幾老邁的亞伯蘭,呼召他要離開本地、本族和父家,往 神所要指示他的地去,又應許他說:「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創12:1,2)但縱然亞伯蘭信服 神離開本地、本族和父家;然而 神並不是立刻為他賜下一個兒子,使他成為大國。不過亞伯蘭卻一直信服 神,握著 神要在他身上成就的旨意。雖然當時妻子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一切可以倚靠的屬人條件和環境,已經不能夠為亞伯蘭帶來半點指望;他卻仍滿心相信 神的應許必能作成。(羅4:18上)說:「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當亞伯蘭信服 神,相信全能的 神必能給予他一個兒子,締造生命而持守信心到底時,就在更絕望的境況裏,信心不但沒有軟弱,反倒因信,心裏得堅固。這時候,他就留下美麗的信心腳縱,成為多國之父,將榮耀歸給 神。

摩西以色列人逃離埃及的時候, 神刻意引領以色列百姓行走紅海曠野的路,在人看來實在愚拙,因前有紅海,後有追兵,左右兩邊都是高山。故此,百姓都發怨言失了信心,摩西卻是完全信服 神的帶領,靜心仰望和等候 神作工。結果, 神吩咐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乾地。以色列人下海中走乾地,水在他們的左右作了牆垣。(出14:21,22)全能和作新事的 神親自成就分開紅海的神蹟,耶和華的名也因此被大大的高舉。當信服 神就是不倚靠其他事,只是單單倚靠和相信 神。當彼得悔改,信服 神,靠著聖靈自立起來時,他能夠為 神國的基業而積極參與基督耶穌的苦難,甚至站立在滿城都是福音仇敵的耶路撒冷聖殿門口,高聲教訓眾人悔改的信息。因著彼得充滿聖靈的信息,叫三千人歸信主,成就比耶穌更大的工作,他從原本軟弱無力的人生改變為教會的磐石。雖然要100%相信 神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 神的能力不是通過聰明的人,或者屬人條件出色,擁有很多能力的人顯現,乃是通過當信服 神的人彰顯出來。

正如愛迪生因事故導致耳聾,但這使他更專心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終成為發明家。芬尼.克羅斯貝(Fanny Crosby)出生不久,便不幸失明,在祖母的撫養下成長和認識主,眼瞎使她心眼更仰望主,心裏對主滿有豐富的經歷,寫出了許多感人肺腑、傳誦至今、影響深遠的詩歌。及至剛為人父的力克.胡哲(Nick Vujicic),同樣因信服 神而四處見證 神在他身上的奇妙作為。他們全都是信服 神的人,便能過精采和得勝的人生。

其次,「你們當信服 神」就是相信 神的說話必能成就,得著克服大山一樣的困難,將大山投在海裏的信心。請看23節:「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他若心裏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山是不能夠挪移的代名詞。所以,只要有人提及富士山雪嶽山獅子山,就立刻想起日本韓國香港,因為這些山在幾千年以來都屹立不倒。成語「山盟海誓」便形容愛情要像山和海一樣永恆不變。同時,山也象徵困難和障礙。因此,要挪開擋住人眼前的大山,投在海裏似乎不可能。

但耶穌說相信 神的人可以挪移看來不可能移動堅固的山,當中並非真的要他們將大山挪移或填平,乃是教導人要有信心,有信心信服 神可以做到不可能的事。當所羅巴伯從被擄的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時,面臨多方的困難和四圍仇敵的攻擊:既有外人混雜進來,為要使內部分化和破壞 神的工作。仇敵又用不同手段,藉連番施侵和騷擾,務求令 神的工人雙手發軟,以致停工。他們甚至向波斯王上本,歪曲事實真相,以叛逆的罪名來毀謗、誣蔑和控訴善良清白的以色列人。最後就以王頒佈停止以色列人重建聖殿的禁令,用勢力強迫以色列人停工。

仇敵至終藉勢力得逞,這看來似是敵人內外夾擊下,迫使以色列人停工。但真正原因是他們在試煉和大山的問題面前,失去了對 神的信心和倚靠。結果,以色列人因考慮到正值風頭火勢,暫將工程擱置,等待事隔一段日子,風浪平靜後才重新施工,但工程一停便是十五年。他們停工了,信心也失去了,異象也暗淡了,只是流於安逸,為己而活,更心灰意冷地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該1:2)而每次所羅巴伯看見荒蕪的聖殿根基,想到復工遙遙無期,百姓也失卻了熱忱,自己亦年事已高,重建聖殿的工程彷彿要交由下一代來辦理,就只能抱撼而終日歎息。然而, 神卻興起先知撒迦利亞哈該以色列人說勸勉的話,奮興和幫助他們,使他們重新復工,建造聖殿。這時候,撒迦利亞先知說:「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大山哪,你算甚麼呢?在所羅巴伯面前,你必成為平地。他必搬出一塊石頭,安在殿頂上。人且大聲歡呼說:『願恩惠恩惠歸與這殿!』」(亞4:6,7)雖然他們面對人為、政府和撒但的攔阻,但聖靈的能力遠勝地上和空中一切權勢。這時候,因懼怕大山而信心全失的以色列人,藉先知的話和幫助,信心重燃,奮起作工,工程進度甚速,就算有政府官員向他們質問時,他們也毫不喪膽,甚至在 神的恩典和作為下,王查明前度君王古列曾下詔書重建聖殿,他就下旨勿阻建殿,並主動給予輔助,且要速速遵行,使聖殿大功告成。這顯明當信徒握著 神應許的說話,憑信心前行時, 神會用祂的大能為信徒掌權,對付一切大山小山的攔阻,又豐富地供應信徒的一切所需,成就祂的應許。

耶穌盼望信徒擁有的是挪開大山的信心. 在行走信心道路上,我們不時會遇見學業的大山、尋找和承擔工作的大山、物質試煉的大山、開拓團契和服侍福音工作的大山,與及面對自己和羔羊裏面似乎屹立不倒的罪:好似人本主義、安逸、享樂和物質主義,害怕苦難等等的大山。為此,相信 神的人在好像大山一樣的問題和困難面前不是絕望地坐下,乃是向 神禱告,藉著禱告搖動 神的手將大山投在海裏。

但聖徒為了經歷禱告能力,要克服兩件事:第一個是疑惑,請看23下,24節:「他若心裏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雖然每個人皆想成就將大山投在海裏一樣的偉大工作,但遇到大山就心裏面生出疑惑,心想將大山投在海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心裏面生出這樣的疑惑,人就變得無力,只是在大山面前坐下;或躺在床上為到自己無能為力而嘆息和虛渡光陰。但人心裏面生出的這一切疑惑不是一種心理現象,乃是我們仇敵撒但所種下的不信思想。而能夠得勝撒但魔鬼所種下的疑惑,惟一的道路就是禱告。禱告是同撒但魔鬼作出的屬靈爭戰,惟有藉著禱告在這一場屬靈的爭戰上得勝的人,才能夠克服撒但魔鬼所種下疑惑的病。為此信徒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信服 神的人是禱告的人,真正的信心亦是以禱告表達出來。全能的 神必垂聽和答允信徒所作出的信心禱告。「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另一個是不能寬恕的內心,請看25節:「你們站着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當聖徒有不能夠饒恕別人的過犯時,亦都不能蒙 神的饒恕。因此,耶穌吩咐門徒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那時 神也垂聽聖徒的禱告。

總括來說,在人生的問題面前不能夠顯出任何能力的信仰,不能令我們克服人生任何危機的信仰,這樣的信仰只是理論的信仰。惟有過當信服 神的生活,實際生活上彰顯 神的能力,才能得勝危機,征服大山一樣的困難。祈求 神幫助我們在人生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大山,都信服活著的 神,憑信心禱告,可以引領這個時代的靈魂歸向 神,與及勝過這世界的精神,以致締造將大山投在海裏的歷史和過得勝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