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約翰福音 第6課                                         6月20日 謝馬太牧者

經文 / 約翰福音 4:27-54
金句 / 約翰福音4:50

信就回去了

「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


在今天的經文裏,耶穌醫治了一位大臣的兒子。筆者約翰故意省略耶穌在耶路撒冷行過的神蹟奇事,只強調在加利利所行的第二件神蹟;因他察覺耶穌施行這神蹟背後的屬靈含意,這神蹟也是約翰福音中獨有的,藉此向人們展示如何擁有得拯救的信心。祈求 神也幫助我們摒棄想求神蹟的謬誤,得著 神所承認的信仰,成就拯救的工作。

I.舉目向田觀看 (27-42)

在約翰福音4章中,叫人驚訝的事浪接浪。先是撒瑪利亞婦人驚奇耶穌和她說話(9),現在門徒回來,就驚愕耶穌和一個女人對話(27)。請看第28,29節,婦人留下有如命根的水罐子後火速進城,她不再關心水,當務之急乃是把井旁的事告訴眾人,就剖白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她表達出極大的喜悅,不害怕分享自己的過去;這樣真情流露的見證使人打開心門,想認識基督,就出城往耶穌那裏(30)。幾年前,一位著名的色情片女星歸主,她不但下嫁牧師,還四出傳道,搶救那些跟她一樣下海的人生,就登上國際頭條,連香港新聞也相繼報導。由此得知,一個人的見證可以產生強大的影響,儼如復興工作的催化劑。同樣,一對一查經看似微小;但信徒絕不能輕視或低估一個靈魂因耶穌的恩典改變後,像核彈般的爆炸力。

接著,話題由水轉為食物。門徒把美味遞給耶穌說:「拉比,請吃。」(31)門徒眼中就只有「醫肚」,對其他的事則不聞不問(27下)。耶穌便說:「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32)門徒心諗:「莫非耶穌打算食自己?」於是耶穌說:「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眾所周知,食物為生活帶來樂趣和賴以為生的必要元素;食物給我們營養、滿足、能量和力氣。最近就有foodpanda的廣告說:「香港人搵食世界第一。」為咗搵食甚至可以放下家人、愛情、健康和樽鹽,但結果可能係「食咗都補唔番」。相反,耶穌最大的滿足不是物質上的食物,也不是工作本身。對耶穌來說,祂的喜樂和力量在於遵行父的旨意和完成 神的託付;耶穌在與這個心靈乾渴、傷痕累累的撒瑪利亞婦人談話中,給祂帶來的喜樂和新的力量比起任何佳餚都多。一人得救,眾天使天軍在天上也必歡呼(路15:10)!信徒又想在哪裏尋開心呢?惟有效法耶穌的菜單,人的靈魂才有真正的滿足。

請看第35節:「你們豈不是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一般來說,從最後播種到最早收穫之間至少相隔120日。當時,門徒看撒瑪利亞人是hopeless(絕望),彷彿注定落地獄,受硫磺火湖的刑罰;耶穌卻看他們為已ready(準備好)得永生,耶穌看眼前的正是這樣的「熟人」。有一個關於兩個鞋商去非洲的故事。一個回來時說:「市場太糟糕了,連一個著鞋的人也沒有!」另一個則說:「市場很龐大,每個人都需要穿鞋!」儘管他們看到一樣的情景,觀點卻截然不同。怪不得先知以利亞也曾向 神抱怨,認為他是以色列的「死剩種」,不久更會全軍覆沒。但 神對他的話是:「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19:18)雖然人看世界時,很容易只看見黑暗;耶穌卻不希望門徒只有消極和自憐,乃是懷著希望和信心,看到 神的旨意及應許的異象。

請一起讀第36-38節:「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耶穌承諾傳揚福音的地方,必結出永生的果子。不過大多時候,人總喜歡把焦點放在收割上,憧憬在使命之地取得成功;相反,若長久以來顆粒無收就容易灰心氣餒,生出想放棄的念頭。耶穌卻指出有的撒種、有的收割,並可以一起快樂“happy together”。這表示 神的僕人不是互相競爭,而是彼此同工。的確,有時信徒會在沒有任何可見果實的情況下種植;有時則會收穫別人所栽的,引領羊成為主的門徒。因此,在似乎沒有可見的果實時,不意味播種者的付出是徒勞,收穫終會來到,叫撒種的和收割的都可以「齊歡唱、同慶賀」,合力歡呼“hooray”。

另外,收割工人亦不可忘記撒種之人的辛酸,因好的收成絕非收割者一人的功勞。耶穌成功捕獲撒瑪利亞婦人,全因幾百年來眾先知的不辭勞苦;施洗約翰也是撒種的佼佼者,他為耶穌預備道路。保羅在(林前3:6,7)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 神。」藉此將榮耀全歸給 神!以上描述的事確實時有發生。我過去曾邀請前來的一位姊妹,雖後來轉到別的教會,並在那裏受洗和得重生。她就像經文中的撒瑪利亞婦人,在公司裏殷勤地向身邊很多同事見證基督;結果現在有十多人參與每個月的細胞小組,有的輪流分享生命見證,揭露自己的過去;甚至連一些出名粗口爛舌、we we wet wet,看似完全沒有屬靈氣質的同僚,也謙卑在 神面前誠心禱告。她所服侍的羔羊有祼辭決志全職事奉教會,有領父母信主;有的就再服侍其他同儕。她甚至跟我分享幸福的煩惱,很多靈魂樂意打開心門想查聖經。此外,她亦不忘感謝我過去向她傳福音,邀請她返教會,更感激Sophie牧者和Carol牧者的美麗服侍,與及弟兄姊妹們的禱告;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

就是這樣,信徒看校園時,是看成黑暗無光,抑或懷着對 神的確信而心存希望?縱使信徒無法控制收成,卻可以一直播種下去。 神冀盼信徒不要只為地上的食物、物質或中國夢過活,而是受邀參與彌賽亞的事工,以牧者的心腸去服侍那些表面上看似絲毫沒有屬靈渴慕,不可能被改變,卻是心底裏懇切等候救恩,已經熟透的靈魂,向他們分享 神的愛。祈求 神幫助我們懷著偉大的異象和 神的目光發現禾場上「遍地黃金」,看到校園靈魂的大豐收!(加6:9)說:「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請看第39,40節:撒瑪利亞人對婦人的見證感驚訝,她說:「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耶穌竟然知道這婦人背後的一切黑歷史。但更令他們震驚的,是耶穌沒有定婦人的罪,更是拯救了她的靈魂,賜她新生命;那時候,有好些撒馬利亞人就信了耶穌。他們離開原本的工作崗位去到耶穌面前,求祂再坐一會,但願能再坐一會,樂意向耶穌學習,祂就多留兩天。請看第41,42節:「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在聆聽耶穌的說話後,他們的信仰從二手市場轉為一手猛料;這是因人的見證雖十分重要,但在認識耶穌上還是不夠。所有人都必須在與主個人的相交中聽見祂的聲音,領受主無條件的寬恕和愛,脫離羞恥及罪咎,迎接耶穌為我個人和世界的救主。那時,信仰才會打風都打唔甩,在試煉困難來襲下也不致動搖。

II.耶穌所行的第二件神蹟 (43-54)

經歷了一輪撒瑪利亞大復興的工作後,耶穌和門徒都躊躇滿志,懷著愜意的心情和異象前往加利利。但就在這個屬靈高漲的時刻,耶穌指出先知在自己地頭是不被人尊敬的(44)。這是耶穌曾在家鄉遭人拒於門外後的見證。耶穌在進入加利利以先,忽然話鋒一轉,是想門徒做足心理準備。耶穌洞悉加利利人的信仰問題,亦設法要幫助他們。到步後,加利利人熱烈歡迎耶穌,他們可能載歌載舞、搖旗吶喊,但這種接待儀式不是基於與耶穌的個人關係,相信耶穌為救世主,只是看見逾越節期間祂所行的神蹟(45)。在第二章裏,約翰提及耶路撒冷有許多人目睹這些神蹟,就相信祂的名;但耶穌不將自己交託他們(2:23,24)。

請看第46節:「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祂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在迦拿以西約40公里遠的迦百農,有一位財富、權勢、人脈兼備的王室官員,也有許多僕人隨時候命,盡顯氣派。但一天,他的兒子病倒了,並由非緊急轉為危殆。那時,他縱然竭盡所能為使兒子康復,急召皇家御醫替兒子診治,又嘗試暫時授權獲批使用的生草藥和針劑,卻仍沒有任何療效。不過,當他聽見耶穌從猶太回來,就眼前一亮;他沒有派遣僕人前往,而是親自出馬,立刻飛奔去找耶穌。當他來到耶穌面前,便雙膝跪下、兩手合十,流著淚懇切哀求耶穌的憐憫,全心全意地邀請耶穌下去醫治他垂死的兒子。

他雖為尊貴的大臣,竟在卑微的耶穌面前乞求賜下恩典,這種極大的謙虛源於他對兒子熾熱的愛。在一齣名為《燃眉之急》的電影中,便講述一個工人的兒子突然病重,需要進行心臟移植手術。但由於失去健康保險,父親無法支付這筆昂貴的費用,在申請各種公共援助上又屢屢碰壁。無奈之下,他只好賣掉所有的家具和汽車,最後連婚戒也押給「二叔公」。儘管教會同工亦慷慨解囊,但在籌集資金方面還遠遠不夠。就在醫院要放棄手術之際,他強行佔領,並迫使醫生做移植手術,要把自己的心獻給兒子。藉此,表達出父親對患病兒子深厚的愛。

所謂不看僧面都看佛面,可是耶穌卻如何回應呢?請看第48節:「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在這裏,耶穌稱「你們」,表示耶穌看那人為這時代的icon(象徵人物),就是只帶著見神蹟的心態來尋找耶穌。在今天,也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時,想以尋求神蹟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例如:沒有為考試付出努力,卻期待有奇蹟般的優異成績;在工作上沒有出色表現,仍獲得晉升機會;在沒有堅持節制飲食或做運動的汗水下,還可以瘦身;與及沒有忠心耿耿事奉 神,亦能在使命之地取得非凡的成就…。在士師時代,當以色列人跟仇敵交戰時,他們將 神的約櫃抬上戰場,以為這樣做就會為他們帶來好運和勝利。但他們只是為自己的目的去利用 神,而非真正想聽和順從 神要他們在生活上當怎樣行;這也是加利利人的問題。

加利利人本是擁有最大特權,因耶穌住在他們中間,可以聽到耶穌的福音,見證祂的神蹟。因此,他們比撒瑪利亞人更有理由相信耶穌。然而,他們對認識耶穌不感興趣,只是想從祂那裏得著益處,卻不想與耶穌建立罪人和救主的關係,認真地悔改、學習聖經,虔誠地禱告,遵循 神的法度。對耶穌來說,大臣有著更迫切的信仰問題,比手頭上兒子的病來得嚴重。如今,耶穌想通過父親來幫助所有尋求神蹟的加利利人,發現自己信仰上的謬誤,得著 神所承認的信心,使屬靈生命大躍進。

然而,大臣只關顧兒子的性命安危,就繼續說:「先生,求祢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耶穌便說甚麼呢?請一起讀第50節:「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哇!這是何等大的應許呢?不過,只有信靠順服的人才能得著。當父親聽到耶穌說「回去吧」,而不是「我會下來」時,他一定很沮喪。耶穌沒有按照他的預期去做,乃是叫長途跋涉剛剛抵達的他「返歸」。要人放棄自己的期望,改為遵從耶穌的說話絕不容易,屬一大挑戰,也必定經歷內心的痛苦和掙扎。他可以懷疑耶穌的愛,想知道點解耶穌沒有立即陪同前往;他也可以質疑耶穌的能力,耶穌的話怎能在40公里外發「音波功」呢?加上,兒子死亡的恐懼可能已經在腦海中浮現。這一刻,他的信心彷彿要面臨坍塌,精神狀況更近乎崩潰。

或者,我都有少少明白當時父親的心情,因著過去四年間自己也受著皮膚病的捆擾,即使至今合共花上數萬元,在醫生手下食過不同的藥物,嘗試用各類型的藥膏,還是無法痊癒,有時反倒更差,因每況愈下而使身心俱疲。當最近一次尋訪一名中醫時,醫師除配給我藥方外,就只係叫我買一支凡士林搽在患處,然後打發我走。我想過去用很多昂貴的藥膏都「攪唔掂」,凡士林就可以K.O.?我一方面質疑醫師的醫術「好…流」,心諗「咪玩啦?」一方面也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去做,怕會帶來反效果;更埋怨 神為何又一次叫自己失望,唔通真係連 神都無計?到覆診時,我跟師醫說情況無乜進展,同時告訴他自己沒有塗甚麼藥膏。這時候,他半帶責備的口脗說:「要順從才會好。」結果,我一番掙扎後扚起心肝買咗支價值$10的凡士林,買的時候還遭到職員潑冷水,他說:「在香港現時又熱又濕的天氣下用,後果可能只會更堪虞。」便勸我選購別的。但竟然,當我順從冒險一試,雖跟完全康復尚有距離,卻真得已逐漸得到改善。

同樣,真正的信心也是建立在耶穌的說話上,「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大臣原想趁兒子還未死,求耶穌跟他一併南下,耶穌卻叫他空手而回,只留低應許的話,說:「你的兒子活了。」但他相信耶穌的話就遵從。明顯,他再不是將信心建基在眼所看見的神蹟上,而是建立在耶穌的話語裏。也許,他在聽見耶穌的說話後,就回到旅館大塊朵頤和抱頭大睡,第二天才打道回府。相信耶穌的話時,用不著看見神蹟,也可以「安心出行」。(詩107:20)說:「祂發命醫治他們,救他們脫離死亡。

請看第51-53節。當大臣聽從耶穌的話回巢,還在路上,他的僕人告訴他兒子活著的消息。實在是天大的喜訊!這一刻,可能大部份人已經連老豆姓乜都唔知,把耶穌所說的話忘記得一乾二淨,以9秒9的速度回去探望兒子。但這人竟關心耶穌過於兒子,他細問兒子是甚麼時候得痊癒;於是僕人回答:「昨天下午一時。放lunch的時候,所以印象特別深刻。」父親意識到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辰,便曉得兒子蒙醫治全因耶穌的說話而成就。他把事發經過和盤托出,自己和家人就都相信耶穌,他的家也成了耶穌被尊為主的地方。

請看第54節:「這是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蹟,是從猶太回去以後行的。」約翰記載第二件神蹟的目的,為要說明即使人還未看到神蹟,仍單單迎接耶穌的話憑信心前行,這就是耶穌所要的信心。司布真說:「大臣的信心起初只是星星之火,然後遂變作熊熊大火,再演化成烈焰,最後更成為具強大威力的沖天怒火。」信心不是一件抽象的事,信心就是相信 神的話;然後便能經歷 神的能力和大愛,叫信心成長起來。

總括來說,耶穌幫助了大臣的信心,求主也幫助我們的信心,不是求神蹟,而是把信心紮根在耶穌及其話語上,「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