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馬太福音 第26課                                     2月7日  謝馬太牧者

經文 / 馬太福音 19:23-20:16
金句 / 馬太福音 20:16

在前的將要在後了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


感謝 神大大祝福今年的網上新年營!將要繼續遵祂而行,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裏的目標和方向賜給我們。在今日的經文,也正是勉慰那些撇下一切跟從主的信徒,應許他們必要得著百倍和永生作獎勵。但同時,也警戒人不可驕傲,乃要謙虛,永存感謝。這樣才能活出一個健康幸福、常常喜樂和殷勤事奉的信仰生活。

Ⅰ‧在 神凡事都能 (19:23-30)

上回提到尋覓永生有錢的年輕人,竟傷心欲絕在人群中銷聲匿跡,令門徒大大震驚。因為通常來到耶穌面前的人,都只會在一遍歡樂的讚美聲中離開。驟眼看,耶穌似乎刻意為難,叫他憂愁走了。莫非就如(路1:53)所言:「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然而,這是耶穌對他最大的愛。耶穌不想那人一直自我感覺良好,卻逐漸步向滅亡;乃是在他心中撒下福音的真理,盼望他得享永生。如今,耶穌看著那人臨門失腳,心碎不已。好比牧者看見羔羊的相片,卻人去樓空,也難掩悲戚之情。耶穌在哀傷中表白甚麼呢?請看第23,24節:「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 神的國還容易呢!』」耶穌這番話為要教導門徒,他們不應嫉妒或羨慕那些在世上富可敵國和聲色犬馬的人,反而要看到他們靈魂的痛苦,對他們有同情憐憫之心,為他們祈禱。更重要的,是像耶穌一樣向他們傳講 神國的道,直至他們參透萬事萬物終必滅亡,惟有耶穌才能賜下永生。

可是,門徒卻是十分沮喪。他們內心一沉,希奇地說:「這樣誰能得救呢?」所謂「花無百日紅,人無再少年。」有誰能丟掉燈紅酒綠,放棄追逐過多姿多彩的奢華生活呢?請看第26節:「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 神凡事都能!」靠著人的力量確實無法斷絕人被地上的財物深深抓住的渴慕,例如:對金錢、罪中之樂和情慾的貪戀;但 神將恩典賜給人時,他可以做到,在 神裏面卻能。救恩的工作是 神親自成就,當聖靈運行時,便超越人的一切理性和不可能。從前奧古斯丁始終不能抗拒罪的試探和誘惑,但一天他聽見聖經,說:「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13:13,14)便得著屬天的光照,跟罪劃清界線,開始過新的人生。

請看第27節,彼得就乘機抽水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祢,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這一刻,彼得自命不凡,強調為到跟從耶穌已撇下所有;但這亦非憑藉他的個人意志決定,乃是 神在他心裏動善工而成就。另外,他也有對難以領一個靈魂悔改得救而擔心會血本無歸。於是耶穌將甚麼安慰和鼓勵的話給予他們呢?請看第28,29節:「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信徒獻上自己的青春、時間和物質跟隨主時,未必看到眼所能見的果子和現實的祝福;反而是苦難和試煉接踵而來。這時候,內心難免生出懷疑和對將來的憂慮,害怕會被社會淘汰或遭遇失敗;世人也看這樣撇下一切跟從耶穌的人為愚拙。結果,信徒便不想再為主受虧損,或掙扎變賣和撇下些甚麼;倒以房屋、弟兄、姐妹、父母、兒女和田地為中心,就是轉戰為工作、家庭和世界賣命,過於以 神為中心生活。然而,信徒把人生投資在福音工作之上絕非枉然,耶穌應許在今世以百倍補償他們的犧牲,並保證將來必得永生為賞賜。因此,信徒當握著這應許的說話,確信 神必負責我們的生命。

與此同時,耶穌有何忠告呢?請看第30節:「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這句話是要警惕人若自恃為主撇下很多,心中自以為義時便會陷入信仰危機,原本在前的將要大倒退;相反,即使起初敬陪末座的人,只要時刻以自己為不足,謙卑跟從和學習耶穌,就能後來居上,不住成長而超前。

Ⅱ‧葡萄園工人的比喻 (20:1-16)

承上文,耶穌舉出了以下的比喻。請看第1節:「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通常,人想到天國時,會是金光閃閃的街道,珍珠堆砌的建築,與及天使合唱團的歌聲。但出乎意料的,耶穌將天國比喻成僱用工人的家主(代表 神),招攬人進他的葡萄園工作。藉此教會我們有關天國和 神的品性:

第一, 神主動為祂的國僱用工人。

一般來說,富裕的大地主不會親自外出獵頭。反之,是失業者向家主求職;家主遂將僱用事宜委託給他的領班或人力資源公司,負責挑選最優秀的員工,而其他人則空手而回。但這位家主很早便起床,主動出擊為他的葡萄園進行全球招募。白天,除清晨六時外,也分別在早上九點,正午十二時,晏晝三時和五時出去,渴望為他的葡萄園收兵,並懇切尋找他們。(弗1:4)說:「就如 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自從人犯罪墮落, 神便制定和執行拯救方案。經過挪亞時代洪水氾濫後,人重新開始擴散至各地,他們在沒有 神中生活,且崇拜偶像;世界似乎沒有希望。但 神藉召喚一個人亞伯拉罕開始拯救全人類;接著, 神呼召摩西從埃及的奴役中解救以色列。到了士師時期,撒母耳蒙召為 神百姓的精神領袖,並興起牧童大衛作以色列民的牧者。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 神還選召先知以利亞;儘管他因以色列人的屬靈狀況而心死,向 神嗟歎說:「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祢的約,毀壞了祢的壇,用刀殺了祢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19:14)他以為救恩的工作快要告吹。 神卻回覆說:「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19:18) 神憑著自己親力親為成就了偉大事工。耶穌來到這世上,更彰顯出 神的主動,耶穌在傳揚「天國近了」的信息後,便殷勤竭力呼召門徒,說:「來,跟從我!」復活的耶穌亦召喚保羅為外邦人的使徒,就是我們也是蒙主徵召; 神積極地尋索並揀選罪人和失喪的人。雖然時代似乎越來越漆黑,叫信徒也覺得孤寂;但 神正「吹雞」,為召集人馬而努力。耶穌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5:17) 神今日仍努力不懈僱用人進祂的葡萄園,使人從幽暗中走向光明,讓我們也來參與其中,見證 神的作為。

第二, 神賜予人使命。

請看第2-4節:「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巿上還有閒站的人,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當時很多人通過打工來賴以為生,亟需每天工作,名副其實的餐搵餐食餐餐清。他們在招聘市場遊逛,希望獲得青睞。假如被錄用,那將是快樂日,可以不愁給家人溫飽。但若然不幸名落孫山,這將是非常痛苦的一天,全家就要捱餓。對他們來說,被雇用與否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從屬靈上,失業人士不單指沒有工作之徒,更泛指沒有 神所給予的使命。

當 神創造人時,賜福他們有聖潔的任務(創1:28);而非像動物般只為食物謀生。可是因人的罪,不但使人與 神之間的關係破裂,更淪為終身勞苦才搞定一日三餐,過受咒詛的生活。耶穌來為要恢復人與 神之間愛的關係,並神聖的使命。(羅1:5)說:「我們從祂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份,在萬國之中叫人為祂的名信服真道。」在比喻裏,閒站的人不一定就百無聊賴;相反,他們可能是世上的狂熱和活躍份子,甚至跟少年財主般日里萬機。但最終,亦只發現重複陷在無休止和無意義的生活中。惟有那些喜獲 神使命的人尋得生命的意義,以快樂的心殷勤獻上,為完成高尚的使命而甘願犧牲。今日, 神也把大學校園的葡萄園賜予我們,通過教導學生聖經來栽培他們作主的門徒。在沒有 神榮耀的使命以先,即使人何等努力讀書、工作,並嚐盡珍饈百味,過滋味人生;仍舊像閒站般歸零,這也是許多人不禁呼喊:「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的原因。「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彼前1:24下)僅有從 神而來的使命,才賦予人生命的真正意義和價值。不但如此, 神還承諾滿足那些侍奉祂之人的一切需要;家主同意給每位工人所當給的。同樣,信徒全心全意地承擔 神的使命時, 神也應許把日用所需加給我們。

第三, 神的憐憫乃願多拯救一個靈魂。

比喻中最吊詭的地方,是家主不厭其煩地回到勞工市場,為他的葡萄園僱用工人。尤其到了下午五時,距離落班只剩餘一個鐘;明顯家主這樣做不是為趕工、最大化他的利潤或承諾保就業,乃是出於他極大的憐憫,僱用人的目的是要搭救他們。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納粹商人,他起初只為追求豐厚盈利而在戰爭中招聘猶太人作廉價勞工。但隨著猶太人不斷被殺害,他開始對他們生出憐憫之情,他的動機也從賺大錢改變成救人,為挽救猶太人的性命而僱用他們。他用賺來的所有積蓄成功將1,100多名猶太人,從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毒氣室中營救出來。為表示謝意,猶太人拔掉自己的金牙來鑄造了一枚戒指,上面刻有「救人一命,如救蒼生。」那時他飲泣地說:「如果我能儲更多的錢…我本可賣掉這輛車,多救十個;又可賣掉這金針,多救兩個。」對他來說重要的是不惜一切代價多救一個人;他反映了 神的內心,全出於極大的憐憫。就是這樣, 神盼望再拯救多一個靈魂, 神的工作是出於憐憫而非商業考量。

終於到了出糧的時刻,請看第8節:「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約五點才入閘的工人先來,各人竟得了一錢銀子。根據勞工法例,主人可以只給時薪$37.5的最低工資;他們也從沒有期望可以全數支取。園主卻沒有諗縮數,而是慷慨地滿足他們的需要,顧念他們的家人;工人們都喜出望外,簡直好似發夢一樣。他們就跳起舞來,高呼:「謝主隆恩!」

請看第10-12節:「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他們的牢騷似乎發得合法、合情、合埋,誠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勞多得,星期一至星期七多勞多得。」站在先雇之人的立場,他們比其他人加倍付出,遭受更多勞苦,理應有更大的回報;但他們忘記了自己原本也是不配的,卻可以遇見家主並在葡萄園裏工作,得著寶貴的使命,人生結果子、享平安;已是一份極大的福氣、榮幸、特權和優待。反觀,那些在酉初才遇見貴人的民工,絕非無驚無險又到五點;從他們的回答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7下)可見他們那份落泊的心酸,看自己的人生如同「賣剩蔗」一樣無價值,又心想宜家才後悔以往的人生都已經太遲,就只能活在憂愁和絕望中。然而,當人淡忘了家主的厚恩並變得自我中心時,也就自義起來。假如他們從園主的角度或其他工友的目光出發,可以找到喜樂和感謝的理由;但以自我為中心時,就只能投訴和怨恨家主。這樣的人是不曉得 神的內心,也無關顧別人。

於是園主如何回應呢?請看第13-15節:「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明顯地,家主並無厚此薄彼,他履行了合約條款內容,一個「崩」都無畀少。在這裏,一錢銀子指著得救和永生。 神按照跟亞伯拉罕和大衛所立的約,以單方面的恩典,藉耶穌基督把救贖和天國賜給罪人。(弗2:8,9)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或許首先被雇的工人看見有新面孔初來報到,頓時十分高興,因有人一起分擔,使工作變得更快捷流暢;及至烈日當空,大紅太陽高高掛,忍受著「忽必烈打仔」(大汗耷細汗)時,恰巧主人再輸入新血,猶如及時雨灑下,不但使較早入伍的人可以稍事休息、恢復體力,甚至鹹魚翻生,就滿心感謝。不過,如今卻因比較別人從園主所領受的恩典,就抱怨起來:「您作好人,對這些人這麼仁慈和慷慨並不公平!」藉此顯出他們裏頭嫉妒的罪。嫉妒是當我們認為別人比自己好時,內心“唔gur、唔likey”的罪惡。當人心生嫉妒時,所有的喜悅和感謝都會被苦澀和抱怨代替。嫉妒叫人看見別人遭殃或失敗時洋洋得意;但發現別人比自己標青,就對現有的不感滿足。因著嫉妒,認為其他人像自己一樣受苦,才算是公平;相反,別人沒有這些困難,還比自己擁有更多,便覺不公。但這是雙重標準的:因為這樣的人在 神施予祝福給自己時,就說:「主啊,感謝祢的憐憫。」若看見 神施恩典給別人,便轉口風說:「主啊,點解不祝福我?」假如人通過與別人比較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就只會一生注定陷在驕傲或嫉妒之中。當認為自己做得比別人好時,生出驕傲,但別人比自己優越,便嫉妒他們。然而,這種思想的結局是奪走人在主裏所有的幸福和快樂。另外,信徒也要信服 神的主權。正如人有權用私己錢去換取「心頭好」, 神也有權運用祂的恩典。假如 神向鄰居表達額外的恩寵,不要因 神的恩慈而抱怨,倒是讚美 神無限的慈愛。

為此,耶穌再次警戒門徒甚麼呢?請一起讀第16節:「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這句話聽落好「玄」,但最重要學習到箇中的秘密,是由始至終記念自己是最後的。如果人認為自己是一大清早被雇用,那麼很容易看自己配得從 神那裏得著甚麼,並且應該得到比別人多。結果喜樂和幸福指數就「包艇」(be last)。反之,信徒若緊記自己不過是在酉時才被錄用的人;不論多麼努力,也無法跟從主所領受的恩典相比。人因罪只應得 神的憤怒,但 神卻把祂的愛傾注,不僅得永生,還應允凡為 神的國而犧牲的,必獲取百倍的巨大回報。所以,信徒若牢記自己不過是最不值得 神的憐憫,兼且是最後時,在主裏面的喜樂和幸福指數就要「爆燈」(be first);並能常常帶著充滿感激和讚頌來多作主工。

感謝讚揚 神豐盛的憐憫,從一文不值和無意義的人生中搭救我們,將榮耀的使命賜下;又承諾祝福我們遠遠超出所應得的。感謝 神儘管我們只配作最後,卻在祢的慈愛中蒙恩可以成為首先。